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木炭是一种可燃物.
【提出问题】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作出猜想】猜想一: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猜想二:可燃物燃烧需要 .
【进行实验】某兴趣小组用上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填装药品,并已在整个装置中充满了氮气.实验过程中没有拆装仪器,请你参与完成后续的实验,并按要求填表.
步骤 |
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点燃酒精灯 |
木炭不燃烧,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
② |
盖灭酒精灯,待仪器恢复到常温 |
\ |
③ |
打开活塞,通入氧气 |
木炭不燃烧,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
④ |
点燃酒精灯,继续通氧气 |
|
【结论】猜想一和二都正确.
【反思评价】
上述实验开始时充满了氮气,其目的是 .
该实验步骤②“盖灭酒精灯,待仪器恢复到常温”中试管B的作用是 .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
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具支试管或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25mL |
15mL |
9mL |
(2)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 (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 。
(3)若实验测得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列举一条) 。
南南同学看到“好想你”红枣袋中装有一袋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如下图所示。南南和北北对这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实验探究】南南同学的方案: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 。 |
固体逐渐消失,有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 |
固体中一定含有 , 一定不含Fe2O3。 |
北北同学认为南南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 ,并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继续验证。
(1)步骤①样品用磁铁吸引前需经过研碎,其中研碎的目的是 。
(2)步骤②中固体溶解时放出大量热,由此可以判断固体中一定含有 。写出该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 。
(3)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北北同学对滤渣B又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取滤渣B于试管中,加入适量 ② 生成的气体通入 |
① ②该溶液变浑浊。 |
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 和Fe2O3。 |
【实验结论】综合上述实验及所给数据,该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Fe、Fe2O3、CaO、CaCO3。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
A.蜡烛 B.红磷 C.木炭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
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
[分组实验] 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 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 mL)
组别 |
1 |
2 |
3 |
4 |
5 |
6 |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
20 |
21 |
19 |
20 |
22 |
18 |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
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物理性质是 、化学性质是
[实验拓展]
(4)已知镁在空气中燃烧可分别与氧气和氮气反应,都生成固体物质,此实验中镁 (填“能”或“不能”)代替红磷,其原因是 。
某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
①点燃一支蜡烛,用一只烧杯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燃烧片刻后熄灭,如实验一。
②再点燃蜡烛,然后吹灭,看到烛芯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如实验二。
③将粗细均匀的木条水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稍加热后观察木条燃烧现象,如实验三。
(1)操作①中,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②中,关于白烟的成分,有同学做出了下列猜想:A、白烟是水蒸气;B、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C、白烟是二氧化碳。你认为上述猜想有道理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在做实验一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的外焰温度最______________。
KOH溶液中含有H2O、K+、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KOH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原因。
【提出问题】KOH溶液中的什么成分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猜想1:KOH溶液中的H2O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2:KOH溶液中的K+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3:KOH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
A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
猜想1不成立 |
②用试管取少量KCl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
B |
猜想2不成立 |
③________________,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
C试管内溶液变红 |
![]() |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①向Ba(OH)2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②KOH固体应__________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