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
| A.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B.公布了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
| C.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 D.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句话指的是
| A.隋朝运河的作用 |
| B.唐朝南北交通的发达 |
| C.元朝南北交通的畅通 |
| D.明朝对外港口的繁华 |
三国时期造成鼎立局面持续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三国经济同步发展形成势力均衡 |
| B.吴蜀建立了巩固的攻守同盟 |
| C.司马氏夺权影响了魏国统一的进程 |
| D.自然条件有利于三国割据 |
成书于6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 A.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 |
| B.隋朝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
| C.北魏迁都洛阳后,促进当地繁荣 |
| D.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发展 |
三国和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一个最重要的相同因素是
| A.统治者重视 | B.北方农民南迁, |
| C.军事斗争需要 | D.自然条件优越 |
史载:文帝、景帝时,土地兼并现象也很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文帝、景帝是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 |
| B.文帝、景帝不禁止土地兼并 |
| C.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
| D.天灾人祸,又不善经营者被兼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