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哀 溺 文
柳宗元
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注】①永:永州;②氓:百姓;③绝:渡;④寻常:长度单位。两寻为一常;⑤蔽:蒙蔽。引申为看不清简单的道理;⑥货:这里指钱。
解释下列加线字。
(1)善游(       )            
(2)吾千钱(     )
(3)有顷怠(       )          
(4)溺死(     )
下列加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后属予作文记之(《岳阳楼记》)
B.永氓咸善游悍吏来吾乡(《捕蛇者说》)
C.身欲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D.其一氓尽力不能寻常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句子翻译。
(1)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作者通过本文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 、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B.诚宜开张圣听
C.不宜妄自菲薄 D.叹息痛恨于桓、灵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悉以咨水陆草木 B.试用昔日叹息痛恨桓、灵
C.昭陛下平明之理 塞忠谏之路也 D.创业未半中道崩殂人不知不愠

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B.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C.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D.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96分)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⑵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请你根据本文作者的身世经历,在横线上各填写一个成语,使下面这两句构成七言对偶句。
为报恩, 因扶汉
学习此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由西汉末的______编订而成。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吾之妻臣()②视之()
③今齐地千里()④时时而进()
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

翻译下列句子。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从文章看出邹忌和齐王各是怎样的人?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文】《王太尉荐寇准》
王太尉(北宋时人)荐寇莱公(即寇准,北宋政治家,曾封莱国公)为相,莱公数短(这里为动词,意思是指出别人的缺点)于上(皇上。此指宋真宗赵恒)前,而太尉专称其长。上一日谓太尉曰:“卿(对臣子的爱称)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太尉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隐瞒),益见其忠直(忠诚正直),此臣所以重准也。”上由是益贤太尉。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讥于市朝()(2)上由是贤太尉()
下面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于徐公卿虽称其
B.皆朝齐莱公数短上前
C.臣之妻私在相位久
D.书谏寡人者莱公数短于

翻译下面句子。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与王太尉均善于劝谏,邹忌_______________劝说齐王,王太尉_______________打动宋真宗。
以现代人的角度,结合两文,就用人之道谈谈你的看法。

『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文』吴玠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曰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节选自《宋史》)
『注释』(1)吴玠:南宋抗金名将。(2)飞:南宋抗金名将岳飞。(3)交欢;结为好友。交,结交。欢,友好关系。(4)姝:美女。(5)主上宵旰:皇上勤于政事。主上,皇帝。宵旰,“宵衣旰食”的略语。(6)却:推辞。(7)初:当初。(8)第:府第,住宅。(9)何以家为;为什么要安家呢?(10)或:有人。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字词的意思。
(1)异二者之为或(2)吴玠服飞素
(3)饰名姝之遗(4)玠敬服益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比较上面两段文字,甲文作者提出的观点和乙文所记岳飞的品质有哪些共同点?乙文所记的几件事中又有哪些是甲文没有论及的?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谪守“江湖之远”的腾子京之邀而写的,既为劝诫对方也有自勉之意;乙文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对以上观点,联系今天的现实,你有新的理解?请谈一谈。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以激怒其众以:②尉果笞广笞: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士卒多为用者 为坛而盟 B.夺而杀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祭以尉首 以刀劈狼首 D.陈胜佐之 宋何罪之有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运用语言、动作描写,生动表现出陈胜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B.发动起义有三个步骤,先后是:为坛而盟、并杀两尉、动员起义。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现出陈胜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非凡抱负。
D.“诈称公子扶苏﹑项燕”这个策略口号的提出,充分表现了陈胜洞察时局的能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