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习小组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过程如下:
(1)在内径为1cm,长约50cm的玻璃管中注满水,管内留一小气泡,如图1所示.
(2)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设法使玻璃管内气泡运动得 (选填“快”或“慢”)一些.
(3)用秒表测出气泡通过10cm,20cm,30cm,40cm所用的时间.零刻度线为什么不在最下方?答: .
(4)气泡经过0cm时,开始计时;经过10cm时,时间为13s;经过20cm时,时间为26s;经过30cm时,时间为39s;经过40cm时,时间为53s.把这些数据处理后按要求填入表中,并计算出各区间相应的速度(小数点后保留2位).
区间 |
0~10 |
10~20 |
20~30 |
30~40 |
通过各区间的时间t/s |
|
|
|
|
通过各区间的速度v/(cm•s﹣1) |
|
|
|
|
(5)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判断气泡的运动可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判断的依据是 .
(6)根据测量结果,以路程s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在如图2所示的坐标上画出s﹣t图象.
在探究“物质吸热规律”的实验中:
(1)取 质量的水和煤油放入两个相同的容器里,用同样的两个酒精灯对它们加热(如图所示)。加热时,上下缓慢地提拉搅拌器,这是为了水和煤油 受热。
(2)实验中加热时间相同,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可以认为是相同的,假设加热时间 吸收的热量为 ,经过实验得到了以下两组数据:
液体名称 |
质量 |
初温 |
末温 |
加热时间 |
吸收的热量 |
水 |
200 |
20 |
27 |
1 |
|
27 |
35 |
1 |
|
||
35 |
42 |
1 |
|
||
煤油 |
200 |
20 |
35 |
1 |
|
35 |
51 |
1 |
|
||
51 |
66 |
1 |
|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
①相同质量的水或者煤油,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几乎是 的;
②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是 的。
(3)由(2)中①、②两个结论发现,不同物质吸热的本领大小不同,为了描述物质吸热本领大小,引入了一个物理量,它就是 。
(4)春城昆明之所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个原因是高原明珠“滇池”对气温起到了调节作用,因为水的 较大,当水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变化较小。
在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的实验中:
(1)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磁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是因为一个磁体放在了另一个磁体的磁场中,那么通电导体周围也存在 ,磁体会对通电导体产生力的作用吗?
(2)如图所示,将一根导体 置于蹄形磁铁的两极之间,未闭合开关前,导体 ,闭合开关后,导体 ,说明磁场对 导体有力的作用。
(3)断开开关,将图中磁铁的 、 极对调,再闭合开关,会发现导体 的运动方向与对调前的运动方向 ,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 有关。
(4)断开开关,将图中电源的正、负极对调,再闭合开关,会发现导体 的运动方向与对调前的运动方向 ,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 有关。
(5)如果同时改变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 确定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或电流方向是否有关(填“能”或“不能” 。
小华在电视节目里看到,在气温低于 的寒冷冬季,为保障交通安全,交警在积雪的路面上撒盐,路面的冰雪就会融化;在没撒盐的道路上,汽车反复碾压也会使积雪熔化,她对上述积雪熔化的原因作出如下猜想:
.加盐可能使冰雪在低于 时熔化
.汽车碾压增大了压强,冰雪就可能在低于 时熔化
.汽车碾压使冰层变薄了,冰雪就可能在低于 时熔化
为验证她的猜想,同学们用冰块模拟冰雪进行了如下探究:
(1)在气温较低时,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观察到有些冰块已经熔化,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温度计示数低于 ,证明猜想 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 的;同时观察到罐底出现了白霜,这是发生了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2)如图所示,在气温低于 的室外用窄长凳支起甲、乙、丙三块冰块,甲和乙的厚度相等并大于丙的厚度,把完全相同的三根细钢丝分别挂在冰块上,钢丝下分别挂上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泡沫块,过一段时间后,甲、丙上的钢丝都陷入到冰块中相同的深度,乙上的钢丝未明显陷入冰块。
通过比甲、乙中钢丝陷入冰块的情况可知:甲中钢丝下的冰受到的压强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使冰发生了熔化,此时冰的熔点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说明猜想 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 的,比较甲和丙则可说明猜想 是错误的。
(3)探究结束后,他们查阅相关资料,知道了晶体的熔点均受压强的影响,当冰熔化成水时密度 ,体积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才会出现(2)中的现象。
发电机是如何发电的呢?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1)当导体 静止悬挂起来后,闭合开关,灵敏电流计 指针不偏转,说明电路中 (选填“有”或“无” 电流产生。
(2)小芳无意间碰到导体 ,导体 晃动起来,小明发现电流表指针发生了 偏转,就说:“让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可产生电流”,但小芳说:“不一定,还要看导体怎样运动”。为验证猜想,它们继续探究,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
序号 |
磁体摆放方向 |
运动方向 |
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 |
1 |
极在上 |
竖直上下运动 |
不偏转 |
2 |
水平向左运动 |
向右偏转 |
|
3 |
水平向右运动 |
向左偏转 |
|
4 |
极在下 |
竖直上下运动 |
不偏转 |
5 |
水平向左运动 |
向左偏转 |
|
6 |
水平向右运动 |
向右偏转 |
分析实验现象后,同学们一致认为小芳的观点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 的,比较第2、3次实验现象发现,产生的电流的方向跟 有关;比较第3、6次实验现象发现,产生的电流的方向还跟 有关。
(3)在整理器材时,小明未断开开关,先撤去蹄形磁铁,有同学发现指针又偏转了!他们再重复刚才的操作,发现电流表的指针都偏转,请教老师后得知,不论是导体运动还是磁体运动,只要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 中做 运动,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发电机发电的原理,此原理最早由英国物理学家 发现。
小东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运动的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1)测量前观察弹簧测力计,发现指针指在图1所示的位置,他应先 后再测量;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 。
(2)如图2所示,测量时长木板应 放置,用弹簧测力计平行于长木板拉着木板做 运动,根据 知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小东在实验中还发现,用此装置按照(2)中的方式快拉或慢拉木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相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无关。测量时,如果不小心使弹簧测力计向右上方倾斜,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