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文化传播与交流,虽然跨越洲际国界,却无法实现全球效应。而戛纳电影节上的一件时装转瞬间即可掀动全球影粉的追捧热潮。这说明( )
A.大众文化审美的古今差异 | B.明星效应远大于历史名人 |
C.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 | D.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全球化 |
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①甲午海战 ②《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④百日维新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892年11月,两位美国大学生骑自行车环球旅行到中国,李鸿章在天津接见了他们,见面时可能谈及的话题是
A.北洋海军的组建及其训练情况 | B.中日海军在黄海战事进展 |
C.京师大学堂已经开设哪些科目 | D.同盟国会员在日本的活动 |
(2009年广东梅州中学模拟)1861年,进入天津口岸的各类洋布折银3 250 582两,占当年天津口岸进口总值的64.8%;鸦片折银948480两,占进口总值的18.9%。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进口货物中洋布占主要份额 | B.中国近代商业贸易落后 |
C.西方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 | D.鸦片贸易合法化 |
当《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反对签约的出发点是
A.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 B.维护清朝民族利益 |
C.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 D.学习西方技术 |
宋女士一生历经世事沧桑。半个多世纪前,民族危亡存续之时,投身全民抗战……(引自汪道涵《致宋美龄女士亲属唁电》)
A.国民党政府片面抗战的谅解 | B.宋美龄反对日本侵略的赞扬 |
C.宋氏三姐妹毕生事业的常识 | D.蒋介石推行亲美政策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