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文化传播与交流,虽然跨越洲际国界,却无法实现全球效应。而戛纳电影节上的一件时装转瞬间即可掀动全球影粉的追捧热潮。这说明( )
| A.大众文化审美的古今差异 | B.明星效应远大于历史名人 |
| C.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 | D.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全球化 |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说:“有人谗尔为康党(即维新派)!”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该材料表明
| A.慈禧太后已对李鸿章产生了怀疑 |
| B.李鸿章承认自己是“康党”成员 |
| C.李鸿章支持维新派改革 |
| D.李鸿章与维新派的变革有相似之处 |
“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下列说法最符合当时社会条件的是
| A.康有为自幼接受儒学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
| B.康有为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理论根据,减少变法阻力 |
| C.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具有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 |
| D.康有为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 |
“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洋务运动 | B.太平天国运动 |
| C.维新变法运动 | D.辛亥革命 |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
| A.造纸术 | B.火药 | C.印刷术 | D.指南针 |
在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的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
| A.《九章算术》 | B.《石氏星表》 |
| C.《齐民要术》 | D.《黄帝内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