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材料二 仲舒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 ,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礼》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 李贽《藏书卷》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出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
(2)概括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宋明理学各有哪些代表人物?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有何贡献?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三星堆文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6分)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4分)

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多是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属于经验和描述的范畴。例如火药的发明是人们在炼丹时偶然发现的副产品,并未上升到化学反应方面的科学认识。张衡的浑天仪没有把对日、月和行星运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阐释,而后来的托勒密地心说则包含了定量认识和用数学方法揭示天体运动规律的合理内核。中国古代的数学偏重“算”的实用技巧,而缺乏用以演绎、证明规律的理念。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西方的大多在经验技能方面,其间缺少科学的概念、定律和逻辑推理,也未能提出较为系统的完整的学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教材
材料二16世纪至19世纪西方与中国科技成就与社会状况简表

年代
西方
中国
16世纪
哥白尼日心说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李时珍
《本草纲目》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哈维血液循环系统
笛卡尔解析几何
资产阶级
革命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西学东渐
李自成起义
清兵入关
18-19世纪
发明珍妮纺纱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启蒙运动
工业革命

八股取士
文字狱
闭关锁国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9世纪中期西方近代科技迅速发展和中国科技走向停滞的原因。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字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闱……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日“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井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
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
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以及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的文化特征,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材料二: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三: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什么是启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2分)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这些构想是材料三中康德阐述的哪一观点的体现?请概述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过程。(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材料二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启蒙思想家为什么把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理性的阳光”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伏尔泰的认识有何局限?
(3)归纳概括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