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表列出的实验方法步骤,填写实验现象,再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编号 |
浆糊 |
清水 |
唾液 |
震荡 |
37℃温水 |
碘液 |
现象 |
1号 |
2mL |
2mL |
0 |
摇匀 |
10min |
2滴 |
? |
2号 |
2mL |
0 |
2mL |
摇匀 |
10min |
2滴 |
? |
(1)实验现象:1号试管 ;2号试管 。
(2)在实验中,具有对照作用的是 。
(3)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淀粉在人体中最终被消化分解成 ,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中。
小继同学打算探究非生物因素——水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她提出的问题是:水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1)请根据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
(2)为了探究水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她为鼠妇提供了潮湿和干燥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你认为这个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3)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为什么?。
(4)做完实验后,小继应如何处理鼠妇?。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订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
和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填: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5)结论: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的环境中生活。
(6)为什么实验结束后把鼠妇放回自然?
(7)为什么实验结束后要洗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是“检测教室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步骤:
①用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牛奶)与琼脂混合配制培养基;
②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平铺在两个培养皿中进行高温处理,冷却后使用;
③在教室打开培养皿A ,暴露在空气中10分钟,再盖上,封好。培养皿B不做任何处理。
④将两套培养皿同时放入恒温箱中培养,几天后观察培养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
(1)在第一步配置培养基的操作中,牛肉汁起什么作用?()
A.使培养基闻起来很香,容易吸引细菌 |
B.使培养基表面看起来很黏稠 |
C.为细菌等的生物的生活提供水分和无机盐 |
D.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有机物 |
(2)在第2步操作中培养皿和培养基进行了高温处理,目的是。
(3)步骤3的操作,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
。
(4)在实验过程中选取两套培养皿的目的是。
(5)如果实验成功,几天后观察培养皿中的菌落,会发现培养皿中的没有菌落生长。
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
(3)制作实施探究的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薄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的就形成了阴暗和潮湿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填:是、否)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做了5次,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实验数据做怎样处理?。
(5)结论:环境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的环境中生活
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实验中:
(1)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来做实验的菜青虫,必须从 __ 开始隔离饲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该实验时应将菜青虫放置在涂有菜汁的滤纸和未涂菜汁的滤纸的______________。
(4)通过探究,你得出的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