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文版序言中说:“19世纪下半叶,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名目的‘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对材料解读表述最准确的是:
| A.西方近代的史学发展由片面不完善走上全面完善 |
| B.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 |
| C.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原先文明史观科学 |
| D.全球史观应该成为当今研究世界历史的唯一科学方法 |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袭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袭击。”这说明:( )
|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
|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
|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
|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
以下文字是摘自近代某历史人物自传序言:“余与陆子兴(徵祥)外长,权衡利害,折冲樽俎,虽未全部承认,终屈于日本之最后通牒。……其后巴黎和会失败,亦归咎于我;于是群起而攻,掀起五四风潮,指我为卖国贼,然而事实经过,何尝如此!徒以三人成虎,世不加察,以致恶性宣传,俨如铁案,甚矣,积非成是之可惧也”。让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 A.由于谣言作者被冤枉 |
| B.在对日交涉中作者并未卖国 |
| C.文中“最后通牒”所涉条约为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 |
| D.此书可能是曹汝霖或章宗祥所著 |
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取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
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 )
| A.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 | 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 |
| C.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 |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
| A.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 B.体现陈独秀右倾妥协思想 |
|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 D.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
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
“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
| A.国民党“一大”召开 |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 C.《双十协定》的签订 |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