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不得 志/寻向所 志
C.此之 谓大丈夫/予 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威武不能 屈/猥自枉 屈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结合选文,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
诸葛亮传(节选)
陈寿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⑤,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⑥,物理其本⑦,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⑧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选自《三国志》)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戮:这里指“处罚”。⑥庶事精练:精通各类政事。⑦物理其本:治理百姓从根本上入手。⑧峻:严厉。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2)请概括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的两条建议,并写出乙文中分别与之对应的语句。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仲淹,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选自《过庭录》)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 天下之忧而忧
② 斯人,吾谁与归?
③正患无隙以 之
④恐后 祸
(2)用"/"给乙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范 仲 淹 与 之 同 年 友 善 爱 其 才 恐 后 贻 祸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
(4)请联系甲乙两文分析概括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的目的。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怎样的思想境界?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窦建德遗秦王李世民书,请退军潼关,返郑侵地,复修前好。世民集将佐议之,皆请避其锋。郭孝恪曰:"王世充穷蹙,垂将面缚 ①,建德远来助之,此天意欲两亡之也。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薛收曰:" 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即日之患,但乏粮食耳。以是之故,为我所持,求战不得,守则难久。建德亲帅大众,远来赴援,亦当极其精锐。若纵之至此,两寇合从 ②,转河北之粟馈洛阳,则战争方始,偃兵无日 ③.今宜分兵守洛阳,深沟高垒,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大王亲帅骁锐,先据成皋,厉兵训士,以待其至,以逸待劳,决可克也。建德既破,世充自下,不过二旬,两主就缚矣。"世民善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注释】①垂将面缚:指马上就会成阶下囚。②两寇合从:指窦建德的军队和王世充的军队合在一起。
③偃兵无日:指战争不知何时结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建德 秦王李世民书(遗:送给)
B、 据武牢之险以拒之(宜:应当)
C、 乏粮食耳(但:只,仅仅)
D、建德亲 大众(帅:元帅)
(2)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B、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C、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D、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3)以下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皆请避其锋﹣﹣(众人)都请求避开窦建德的锋芒
B、以是之故,为我所持﹣﹣因为这个缘故,被我们拖住
C、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如果)王世充出兵,一定不要和他交战
D、世民善之﹣﹣李世民认为他很善良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窦建德希望和李世民重修旧好,并请李世民退兵和归还土地。
B、郭孝恪建议李世民不要等待,应立即率军攻打窦建德的军队。
C、薛收认为如果窦建德的军队跟王世充的军队会合,战争就会持续很久。
D、薛收建议李世民分兵据守,打败窦建德的军队后,再对付王世充的军队。
(5)将下列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8﹣20题。
永 ①之氓 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 ④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柳宗元《哀溺文序》节选
【注释】①永:唐代地名,今永州。②氓(méng):百姓。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很短的距离。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永之氓 善游
②有五六氓乘小船 湘水
③吾 千钱
④ 后
(2)翻译下面句子。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阐述。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面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 有所不降也 |
(灾祸) |
B.非独贤者有 心也 |
(这样) |
C.万钟于我何 焉 |
(好处) |
D.今为所识穷乏者 我而为之 |
(得到)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由是则生 有不用也 |
朝 往,暮而归 |
B.得 则生 |
或以钱币乞 |
C.乡 身死而不受 |
好 《梁甫吟》 |
D.所恶有甚 死者 |
求石兽 水中 |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散文用排比和对偶。本文第二段大量使用了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B.本文阐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一一义重于生。孟子认为,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本文第一段论证思路清。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再从反面论述为了"义"可以舍生,接着再正面论述为了"生"可以不择手段。
D."本心"即天性,天良。作者用一般人和乞丐都不能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并对失去本心接受"万钟"的行为进行了嘲讽和批评。
(4)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