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活动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足量):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装置 |
实验一: 同时将Ⅰ中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Ⅱ中 mL15%的过氧化氢溶液注入各盛有0.5g二氧化锰的甲、乙中,关闭弹簧夹。 |
发现烧杯中右侧导管口产生气泡的速率比左侧快。 |
化学反应速率与 有关;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操作 |
现象 |
现象分析 |
装置 |
实验二: 先将稀盐酸注入甲,关闭弹簧夹;再将水注入乙,关闭弹簧夹。 注意:注入液体后,甲、乙导管口均处于液面以下。 |
甲中液体先流入烧杯,乙中液体后流入烧杯,然后观察到烧杯中先无明显现象,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
乙中液体流入烧杯的原因是 ; 甲中流入烧杯的液体溶质的化学式是 。 |
以下是实验室常用到的仪器。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取用固体药品时用到的仪器是 (填字母);
(2)胶头滴管的用途是 ;
(3)过滤操作时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填字母)。
为测定某硫酸铜样品中硫酸铜的含量(杂质不溶于水,不含铜元素,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
(1)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C烧杯中参加反应的硫酸铜质量(X)的比例式 。
(3)配制上述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钾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钾溶液的质量为 。
(4)样品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 。
(5)D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6)若用湿法冶金的方法冶炼出100kg含杂质4%的铜,需要这种硫酸铜的质量为 。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次活动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
【收集证据】A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 。根据C试管中的现象能得出B烧杯的溶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2) (填符号)。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的实验现象(3) 。
【结论应用】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在此过程中(4) (从宏观角度回答)。根据这个结论,若向C试管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B烧杯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5) (填符号)。
【归纳总结】经讨论我们能够总结出,根据明显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许多结论。一般来说,常根据(6) ,证明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如图中A、B、C、D、E、F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B、C、D、E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四种类别中的一种,A是目前提取量最大的金属,B由两种元素组成,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或“”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A、C、E、F物质的化学式
A C E F 。
(2)写出B与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过量A的粉末与B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 。
实验室现有石灰石、稀盐酸、火柴、药匙、升降台、木条、棉花、镊子及以下仪器:
(1)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仪器有①锥形瓶和 (填序号),还需补充的仪器是 (填名称)
(2)若补充一种药品还能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将制取氧气和检验氧气的装置图补充完整。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导管口 时,开始收集,气体逸出的原因是由于试管内温度升高且 ,使试管内压强 ,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