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活动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足量):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装置 |
实验一: 同时将Ⅰ中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Ⅱ中 mL15%的过氧化氢溶液注入各盛有0.5g二氧化锰的甲、乙中,关闭弹簧夹。 |
发现烧杯中右侧导管口产生气泡的速率比左侧快。 |
化学反应速率与 有关;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
操作 |
现象 |
现象分析 |
装置 |
实验二: 先将稀盐酸注入甲,关闭弹簧夹;再将水注入乙,关闭弹簧夹。 注意:注入液体后,甲、乙导管口均处于液面以下。 |
甲中液体先流入烧杯,乙中液体后流入烧杯,然后观察到烧杯中先无明显现象,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
乙中液体流入烧杯的原因是 ; 甲中流入烧杯的液体溶质的化学式是 。 |
|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 、 、 、 中的一种或几种,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其组成,取少量该固体进行如图实验。

(1)由步骤②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判断理由是 。
(2)步骤③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由以上实验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的组成可能有 种组合。
请根据下面化学实验装置,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装置 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装置有一点不足之处是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端通入集气瓶中;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当氧气收集满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 。
(3)利用B装置可制取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必需的气体,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请根据下面有关实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为粗盐提纯的过程。
①A操作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②B操作的名称是 ;
③C操作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答出1条即可)。
(2)利用D装置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若实验过程中,U形管底部浸在蒸馏水中的钢丝棉也产生了少量的锈迹,则改进该实验的方法是 。
正确选择实验装置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如图所示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用一种固体药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并用于铁丝燃烧实验。请从A~E中选择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 (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通常选择的药品是 (填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使用仪器a的优点是 ;
(5)若要用F装置收集 , 应从 (填“b”或“c”)端通入,检验收集满 的方法是 (方法、现象、结论)。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走进化学实验室,进行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
实验一:探究金属与氧气反应
将一小段光亮的铜片放在敞口的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铜片表面变黑。小组同学经分析认为该黑色物质是氧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进一步确定黑色物质是氧化铜,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过程中所用稀硫酸的量不会对实验安全造成影响)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向上述实验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微热 |
|
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
|
实验二:探究金属与酸溶液反应
将一根铝丝插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铝丝表面没有出现气泡。同学们对此产生了质疑,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没有出现气泡的原因是 。
分析原因后,他们调整方案排除了干扰,完成了实验二的验证。他们进行的实验是 (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及现象)。
实验三:探究金属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将处理后的铝丝插入实验一得到的溶液中,铝丝表面出现红色固体,请写出生成红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金属能与氧气、酸溶液及某些盐溶液发生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