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同学为验证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向盛有碳酸钠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迅速用带导气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右侧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结束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澄清溶液。同学们对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忽略二氧化碳的影响):
【提出问题】
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一:CaCl 2、NaCl和HCl
猜想二:CaCl 2、NaCl和Na 2CO 3
猜想三: ;
【进行讨论】
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 是错误的。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 ; |
|
猜想一成立 |
【反思拓展】
最终同学们确认了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若将废液直接排入铸铁管道引起的危害是 ,你认为该废液的处理方法是 。
请你根据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一中仪器B的名称是 ;
(2)实验室欲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需在图一中选用A、B与 (填序号)组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图二是两套干燥气体装置,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的是 (填"甲"或"乙"),不能选择另一套的原因是 。
结合如图所示所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有氨味的气体是 ;
(2)经检验,无色溶液C中含有NaCl,则可推测出X溶液为 溶液;
(3)进一步测定可知,无色溶液C的pH>7,向其中加入适量的Na 2SO 4溶液,无现象,写出无色溶液C中所含溶质的所有可能情况 。
如图所示,是为了验证稀硫酸化学性质所做的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最终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2)B实验能体现出稀硫酸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3)C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将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在烧杯中混合,观察到烧杯底部有沉淀,上层为有色溶液,此时,利用烧杯中的沉淀,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即可证明C实验中所加BaCl 2溶液过量,实验的操作及现象是 。
氧化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废铁屑(其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发生反应)制备氧化铁的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Ⅰ、Ⅱ的名称是 ;
(2)向废铁屑中加入的稀硫酸需过量,其目的是 ;
(3)高温条件下,FeCO 3与通入的O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为e的仪器名称是 。
(2)用2KMnO 4 K 2MnO 4+MnO 2+O 2↑制取 O 2,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①若制取3.2gO 2,理论上至少需要KMnO 4 g;
②检验O 2收集满的方法是 ;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 2,并用排空气法收集;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组装制取装置时,需选择上图中的a、b、h、i、j、m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