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 游:交往。
B.余立侍左右,援疑 理 质:询问。
C.寓逆旅,主人日 食 再:又一次。
D. 白玉之环 腰:腰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 观 属予作文 寄之
B.手指不可屈伸,弗 怠 何陋 有
C.故余 愚,卒获有所闻 杀臣,不能绝也
D.余则缊袍敝衣处 间 复前行,欲穷 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少时家境贫寒,无力购书,只好向别人借书抄录来读,天寒手冷也不放松。
B."色欲恭,礼欲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写出了作者求学态度谦和,有自卑心理,以至于不敢出声。
C.在艰难的求学生活中,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是因为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
D.选文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艰难:抄书之辛,叩问之难,奔走之艰,住读之苦。
第Ⅱ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0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咦!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2)亭亭净植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B.菊之爱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C.中通外直初极狭,才通人 |
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鲁迅青年时期在《莲蓬人》中写道“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它的立意和语言受益于《爱莲说》中的那两句名言?
阅读下面文章选段,完成小题(共8分)
陈太丘与友明
陈太丘与友明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就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君在不()相委而去().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与友期() 太丘舍去().翻译句子。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友人已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谈谈你的看法。
(三)比较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和《大道之行也》,回答问题。
【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阡陌交通()(2)便要还家。()
(3)选贤与能() (4)盗窃乱贼而不作().下列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鲜为人知 | B.便舍船 屋舍俨然 |
C.复前行不复出焉 | D.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
.、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之后,源中人“皆叹惋”,你认为他们因何而“感叹惋惜”?
(2)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和“大道之行也”描绘得“大同”社会有何异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同:
异: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小题。 (12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又何间焉 ()
(2)公将鼓之()
(3) 小惠未徧()
(4)望其旗靡 ()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1分)
[一]
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元伯为友。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日:“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①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②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③邪?”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④。”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二]
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救。临绝语勉日:“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而于此得疾而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⑤洪州牒⑥来,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注】①克:约定。②白:告诉。③审:确实。④乖违:做事不合情理。⑤赍(ji):携带。⑥牒:文书。.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A.二人并游太学 | B.元伯具以白母 |
C.因出囊金百两遗勉 | D.勉许为办事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邪?
②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范式和李勉都看重友情,但在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