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二)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对《望江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诗感情上的大转折,船尽江空,希望落空。 |
B. |
"断白蘋洲"运用夸张手法,抒发了独处深闺女子盼不到心上人的痛苦之情。 |
C. |
这首词情景交融,景有层次,情有起伏,绵绵情感让人心碎。 |
D. |
这首词风格浓艳精巧,借倚楼望帆这一细节,细腻地描绘女子盼心上人归来的情景。 |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刻唐贤今人诗赋 于其上 奉命 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
B. |
环面攻 之而不胜 辍耕 之垄上(《陈涉世家》) |
C. |
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
D. |
满目萧 然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②锦 鳞游泳 鳞
③斜晖 脉脉水悠悠 脉脉
④ 亲戚畔之 亲戚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5)说说你对"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理解。
(6)选文(三)中孟子认为君主怎样做才能够"战必胜"?理由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峽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素湍绿潭(duān) |
B. |
飞漱其间(sù) |
C. |
饮少辄醉(zhè) |
D. |
觥筹交错(gōng) |
(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一项( )
① a.沿溯阻绝( ) b.绝𪩘多生怪柏( )
绝:
A. |
隔断 |
B. |
独一无二 |
C. |
极(高) |
D. |
气息中止 |
②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b.临溪而渔( )
临:
A. |
到 |
B. |
居高面下 |
C. |
将要 |
D. |
照着字画模仿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甲】【乙】两文同属山水散文,都有动静结合的写法,请各举一例。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安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
【乙】赵且伐燕,苏代①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②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③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④,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战国策·燕策二》)
【注】①苏代:谋士。②拑:同“钳”。③禽:同“擒”。④支:相持,对峙。
(1)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臣之妻私臣 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
B. |
皆以美于徐公 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 |
C. |
朝服衣冠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D. |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妻之美我者 |
(2) 学习文文言文可以用“迁移法”,下列迁移错误的一项是( )
A. |
“赵且伐燕”中的“且”,根据《愚公移山》中“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的“且”,可理解为“将要,将近”的意思。 |
B. |
“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中的“谓……曰……”,根据甲文中“谓其妻曰”的“谓……曰……”可理解为“对……说……”的意思。 |
C. |
“故愿王熟计之也”中的“计”,根据《出师表》中“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计”,可理解为“计算”的意思。 |
D. |
“今日不雨”中的“雨”,根据《陈涉世家》中“会天大雨”的“雨”,名词活用为动词,可理解为“下雨”的意思。 |
(3)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甲乙两文都是出自《战国策》,此书记录了战国时诸多谋臣策士的谋略。 |
B. |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都以寻常小事类比。 |
C. |
甲乙两文都是讲述了君王虚心地接纳劝诫,采纳群言,修明政治的故事。 |
D. |
甲文“三叠”式结构,别致精美;乙文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 |
(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这首叙事诗中直接表达诗人对卖炭翁情感态度的词语是______。
(2)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的“苍苍”意思为“茂盛的样子”,有同学据此推断出“两鬓苍苍十指黑”中“苍苍”描写的是卖炭翁头发长得茂密。你是怎么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3)下面是根据本诗部分内容改编的微剧本片段。请根据题目要求,在横线处补充内容。
剧本 |
题目 |
日已高,市南门外。这时“得得”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卖炭翁挣扎着起身,揉了揉昏花的双眼。 卖炭翁:(不安、疑惑、欣喜)这来的是谁?(马蹄声渐近) 卖炭翁:(恐惧、害怕)啊!怎么是他们! 黄衣使者:( ① )皇上命我等来征收你的炭! 白衫儿:(得意洋洋地拿出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在牛角上)喏,给你的炭钱。 卖炭翁:(无奈绝望地瘫倒在地、眼角流下泪水) ② 牛角上的那抹红绫,在风雪中舞动,在白雪的映照下特别的鲜红。 |
(1)根据情景,在①______处填一个描写黄衣使者神态的词语。 (2)根据情景,在②______处填补人物对白 |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④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⑤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节选自《墨子·贵义》)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③冠履:鞋子和帽子。④为:愿意。⑤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舍生而取义者 万事皆贵于义也 |
B. |
故不为苟得也 何故 |
C.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贵义于其身也 |
D. |
人皆有之 断子之手足 |
(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B.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C.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D.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在引出“舍生而取义”的论点后,运用比喻论证,分别从“所欲”“所恶”两方面论述。 |
B. |
甲文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是心”,相对于“贤者”来说,普通人容易丧失。 |
C. |
乙文论证的中心观点是“万事莫贵于义”。 |
D. |
甲、乙两文都是关于“义”与“利”的论述,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 |
(4)将甲、乙两个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② 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竹赋①
(宋代)王炎
晦叔读书南斋之上。路折西南,万竹苍然。
其偃蹇②挫折者,如忠臣节士赴患难而不辞。其婵娟萧爽者,如慈孙孝子侍父祖而不违。其挺拔雄劲者,气毅色严,又如侠客与勇夫。其孤高介特③者,格清貌古,又如骚人与臞④儒。
予虽朝夕吟啸于其下,曾无以名其美而状其奇。
之中然泛观宇宙,万物均函育于一气,而有刚柔坚脆之不齐:荣者必悴,盛者必衰,实繁者易剥⑤,色丽者早萎。惟松柏之有心及竹箭之有筠⑥,足以阅寒暑而贯四时。春日载阳,竹于是时清而不腴;冬日祁⑦寒,竹于是时秀而不癯。今而后见其含德之有常,特操之不移。
【注释】①选自《双溪类稿》,有删节。赋:古代的一种文体。王炎,南宋人,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文中“晦叔”指作者自己。②偃蹇jiǎn:弯曲的样子。③介特:孤高,不随流俗。④臞qú:同“癯”,清瘦。⑤剥:脱落。⑥筠yún:竹子的青皮。⑦祁:盛,大。
(1)下列选项均为选文所写内容,其中用来与竹子对比的一项是( )
A. |
挫折者 萧爽者 雄劲者 介特者 |
B. |
忠臣 节士 慈孙 孝子 |
C. |
侠客 勇夫 骚人 臞儒 |
D. |
荣者 盛者 实繁者 色丽者 |
(2)文章先写竹子多样的外形,后写竹子不变的内质。请摘录文中最能概括竹子精神品质的两个短语。
(3)下列与“晦叔读书南斋之上”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 |
B. |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司马迁《陈涉世家》 |
C. |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蒲松龄《狼》 |
D. |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二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