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初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溶液恢复为无色,溶液的红色为什么会变成无色呢?他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边的探究历程。

【提出猜想】

甲: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使红色消失;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理论分析】

(1)对于甲同学的猜想,你认为  ( 填“合理”或“不合理”).请写出你的理由:  

(2)对于乙同学的猜想,大家认为是不正确的,因为氢氧化钠溶液虽然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由于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  (写离子符号),所以红色不会消失。

【查阅资料】为了排除是酚酞溶液导致的原因,同学们决定重新配制酚酞溶液进行试验,他们在网络上查阅了资料,百度百科中对酚酞的描述如下表。

中文名

酚酞

结构式

外观

白色至微黄色结晶性粉末

常温下溶解性

<0.1g/100mL(水中)

>5g/100mL(乙醇中)

化学式

C20H14O4

(3)由上表可知,配制酚酞溶液的溶剂是  (选填“水”或“乙醇”).在检测溶液剂酸碱性的实验中,往待测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即可,滴入过多的酚酞有可能出现白色沉淀的现象,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实验验证】

(4)如图,为了验证丙同学的猜想,四位同学在一支密封的装有NaOH 溶液的试管中,先通入密度比空气大的稀有气体,将试管内的空气排尽,随后注入新配制的酚酞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依然是溶液先变成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消失,如图稀有气体应由导管口  (选填“a”或“b”)处通入。

(5)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请你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和结论

      

      

【应用拓展】

(6)从查阅百度百科资料知道,酚酞(H2In表示)其实是一种极弱的酸,其遇碱变红的变化表达式为:

H2In In2(红色)

根据上述信息,请写出H2In遇NaOH溶液变红的化学方程式: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高效课堂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灭火的原理"进行了探究学习。
【课堂归纳】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我们归纳出燃烧的三个条件是:
①可燃物②

【演示引导】
我们进一步学习灭火的原理。如图所示,烧杯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烧杯底部有一些碳酸钠粉末,向烧杯中倒入少量稀盐酸,发现蜡烛迅速的熄灭。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熄灭蜡烛所依据的原理是
【小组探究】
点燃一长一短两支蜡烛,同学们分小组对熄灭蜡烛的方法展开探究。

⑴小何说:"因为人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我可以将它们吹灭。"
小邹对小何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认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氧气,并设计如下实验证明了自己的说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看了小邹的实验后,小何发现了吹灭蜡烛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⑵小丽说:"可以在燃着的两支蜡烛上罩一个大烧杯,过一会蜡烛也会熄灭。"(如图)

小苗说:"蜡烛熄灭是有先后顺序的,因为蜡烛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短蜡烛先熄。"
小张说:"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上部氧气少,所以长蜡烛先
熄。"
同学们一起合作进行了实验,发现长蜡烛先熄。
小苗对小张的说法仍心存疑惑,认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是长蜡烛先熄的主要原因,并设计实验进行了证明。她的实验方案是
通过实验,小苗终于发现了长蜡烛先熄灭的秘密,她的发现是
⑶通过探究,小丽进一步提出采用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方法是
【归纳反思】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灭火的原理,而且还有了新的启示是。(答一条)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相关性质,我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图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用 C 装置收集氧气后,验满的方法是

(2)小丽欲使用图2装置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则应先将装置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填" a "或" b ")端通入。

f.png

图2
(3)小丽用排新制的澄清石灰水的方法收集了半瓶氧气,然后将燃着的木炭伸入该集气瓶中继续做气体性质实验,我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我能写出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在实验室里,可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玻璃管内的粉末由红色变为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通过实验我可以得出的一氧化碳的相关化学性质是

f.png

图3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 N a C O 2 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部分装置如右图所示):向盛有 N a 的装置A中通入纯净、干燥的 C O 2 ,当观察到装置B中刚好出现浑浊时,点燃酒精灯,同时继续缓缓通入 C O 2 N a 剧烈燃烧,产生白烟,燃烧结束后装置A中有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

【资料卡】
(1) K C a N a 等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均可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2)钠为银白色金属,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含有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假设1:白色固体含有
假设2:白色固体含有 N a 2 O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足量水中
白色固体完全溶解

②取①中少量溶液,加入 产生大量气泡
假设1成立
③另取①中少量溶液,
假设2成立

【反思提高】
N a C O 2 中燃烧存在多个反应、生成多种物质。请你写出其中生成物仅为一种白色固体与一种黑色固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纯并配制 N a C l 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下图中的(填字母)


(2)若 N a C l 的产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3)用上述实验所得 N a C l 晶体配制5% N a C l 溶液 50 . 0 g ,需称取 N a C l ,配制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滴管、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 C u S O 4 溶液与 N a O H 溶液的反应产物。

(1)两溶液混合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沉淀放置一段时间后,完全变为黑
色沉淀,猜想是 C u O 。为验证猜想,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后,用 C O 还原得到红色物质,且生成的气体能使,写出 C O C u 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C u S O 4 溶液与 N a O H 溶液反应有时也会生成浅绿色沉淀 [化学式为 C u S O 4 · 3 C u O H 2 ]和 N a 2 S O 4 ,则反应方程式为
(3)为探究新制 C u O H 2 ,的分解温度,设计水浴加热装置(如图)。
写出仪器的名称:①。该装置采用水浴加热,其目的是
(4)18℃时,将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0%的 C u S O 4 溶液与 N a O H 溶液混合后,测得混合液温度为22℃,说明该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当水浴温度分别为30℃、60℃、90℃时,黑色沉淀出现的时间为:2分钟、6秒、1秒,则说明温度越高, C u O H 2 分解速率越(填"快"或"慢")。该实验说明, C u O H 2 分解温度(填"无确定数值"或 "有确定数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