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下列各题。
送东阳马生序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媵人持汤沃灌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③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④略无慕艳意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
(4)从第①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
(5)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解释下面句中加线词的含义。
(1)管夷吾举于士()(2)衡于虑,而后作()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变化不大的一项是()
A.拄杖无时夜叩门 | B.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C.牺牲玉帛 | D.塞下秋来风景异 |
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翻译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阅读短文,回答题。
(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太牢:古代祭祀对牛、羊、豕(shi,猪)三具备谓之“太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国家规格最高的祭祀大典。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①次定州()②及大军回次柳城()
③死无所恨()④有从卒一人病()下列各句中与“归家以言其父母”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以王命聚之 |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
C.醒能述以文者 | D.属予作文以记之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是 以 将 士 莫 不 欣 然 愿 从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文章写了唐太宗的哪几件事情?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的君王?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线的词语。
①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见晖()
③堪卒()④子孙窃怪之()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以妻子托朱生
A.可以为师矣 | B.吾欲辱之,何以也 | C.岁以大穰 | D.以虫草为林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晖 闻 其 妻 子 贫 困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两个文言段落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解释选文中加线的字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不以物喜 或夜昏怠 用“/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读了有关范仲淹的两篇短文,你有哪些感想?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著翅人
韩果①破敌②于北山。其地山高路险,人迹不到,虽飞鸟不能过。果冒险深入,敌人疑将军从天而下,因呼曰“著翅人③”。周太祖④闻之,笑曰:“著翅人之名,不减飞将军⑤。”
〖注〗①韩果:后周名将。②敌:指稽胡,匈奴部落的一支。③著翅人:长翅膀的人。④周太祖:五代十国时后周皇帝,名郭威。⑤飞将军:指抗击匈奴的名将李广,人称“飞将军”。解释划线的词语。
著翅之名()周太祖闻之()破敌于北山()翻译下面语句。
其地山高路险,人迹不到,虽飞鸟不能过。敌人为什么称韩果为“著翅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