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俟其欣悦      

②媵人持汤沃灌  

③同舍生皆被绮绣  

④腰白玉之环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作者现身说法,对马生的殷切希望,寓于其中。

B.作者意在告诉马生,学习条件越艰苦,成就便会越大。

C.本文从得书之艰、叩问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四个方面讲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

D.本文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节选部分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

(4)宋濂求学经历中体现出的哪种品质对你触动最大?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1):___________(2)暗弱:____________
(3)胄:_____________(4)不毛:_____________
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甲]段中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原文回答)
政治蓝图是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请说说你对他和《出师表》的评价。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11分)
 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魏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注释】①异日者:昔日,从前。②更羸:战国时的名射手。③京台:高台。④虚发:虚拉弓弦,不放箭。 ⑤孽:伤病。 ⑥故疮:旧伤。⑦陨:坠落。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的字词。
(1)更羸魏王曰()
(2)臣为魏王引弓虚发而鸟()
(3)有间,雁从东方来 ( )
翻译下列句子。
(1)先生何以知之?
(2)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
根据你的积累,由这则寓言故事概括出来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14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语 (4 分)

A.夙夜忧叹() B.当奖率三军 ()
C.陛下亦自谋() D.至于斟酌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恐/托付不效 B.深追先帝/遗诏
C.臣/不胜受恩感激 D.进尽/ 忠言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
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两篇古文,回答问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核舟记》)
【乙】黄子履庄,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
【注释】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
解释下面句中加线词语。
(1)其两膝相者(   )
(2)右臂支船(    )
(3)机则立吠不止(    )
(4)观者以为神(     )
下面句中加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贻余核舟一 背塾师
B.高可二黍 凿木人长寸
C.能径寸之木 观者异为神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东坡 虽黠者不能辨其真与伪也

翻译下面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甲文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在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写起?
乙文写道:“黄子履庄,少聪颖”。试用自己的话说说黄履庄“少聪颖”的具体表现。
请各用一个词语概括王叔远、黄履庄艺术作品的特点。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解释加线的词语
①人皆之 ()②其马胡骏马而归()
③堕而折其 ()④一年,胡人大入塞()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此何遽不为福乎?
②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选出加线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马无亡而入胡又名“鬼市”云
B.三人行,有我师焉。其子曰:“不筑,将有盗。”
C.人不知不愠马无故亡入胡
D.此独跛之故定神细视,丛草为林

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2分)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出一个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请另外再写出一个与这则寓言故事寓意相近的两个成语或格言警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