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验证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化学小组同学用各自实验台上提供的药品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甲组同学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振荡后溶液仍为无色,此现象 (填“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2)乙组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试管中出现了“怪现象”﹣有气泡产生。同学们通过讨论一致认为乙组同学所用的NaOH溶液已变质,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变质的NaOH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 ;
猜想二:NaOH、Na2CO3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进行实验】

①操作I的名称是
②滴加酚酞溶液后的现象为 ,证明猜想二成立。
③小丹同学用CuSO4溶液代替酚酞溶液也证明了猜想二成立,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交流】实验室的化学药品应密封保存。

请同学们用如图装置完成相应气体的制取。

【资料】已知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以下两个反应均可产生氨气:
①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
H2O+CO2↑+NH3↑
②熟石灰与氯化铵固体共热:Ca(OH)2+2NH4Cl
CaCl2+2H2O+2NH3↑
【解决问题】
(1)实验室若用加热熟石灰与氯化铵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氨气,其发生装置可选用上述装置中的 (填字母代号),在用D装置收集氨气时可在a端放置一团蘸有酚酞试液的湿棉花,以便 。在选择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时,选用反应②而不选用反应①的理由是 。
(2)上述装置中X仪器的名称为 ,请写出一个用A装置制氧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氨气(NH3)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某兴趣小组用加热NH4Cl和Ca(OH)2固体的方法制备、收集干燥的NH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甲装置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备 (选填“H2”、“O2”或“CO2”)。
(2)乙装置的作用是 。
(3)丙装置用于收集NH3,则乙中导管口a应与丙中导管 端相连。
(4)从保护环境角度,该实验在丙装置后还应接一个 装置。
实验室制取X气体,该气体为氢气、氧气、氯气(Cl2)中的一种。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用D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收集满的方法 ;
③改用E装置(如图放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端(填“a”或“b”)通入;
(2)①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氢气,可选用发生装置 (填字母)和收集装置F的组合;
②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粉末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
回答下列问题。
(1)某兴趣小组参观火力发电厂,了解到废气中的SO2、NO2、CO、CO2会影响环境,设计如图流程处理废气。

①用生锈铁屑处理废气中的CO,体现CO 性。
②用石灰浆不用石灰水的原因是 。
③固体2中有 (写两种物质)。
(2)A~D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转化关系如图。A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钙盐,C是火力发电厂排放的温室气体。

①B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若D广泛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则D转化为B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检验D中阴离子的方法是 。
③将足量C通入石蕊溶液中,现象是 ;测得该溶液pH=4,加热至90s时C完全排出,画出加热过程pH变化图像。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并回收产物。

(1)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取装置需铁架台、水槽和
(填序号)。
(2)收集气体时,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 (填操作),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上。
(3)将完全反应后的固体溶解、过滤、洗涤、蒸发,以上操作都用到的仪器名称是 。蒸发时需铁架台和 (填序号),当 时停止加热。
(4)产物KCl可作化肥,对植物的主要作用是 (填序号)。
a.促进叶色浓绿
b.增强抗寒抗旱能力
c.增强抗倒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