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曹刿论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

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奢:赵奢,战国时期赵国著名将领,赵括之父。②约束:(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1)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①公将鼓之  

②既克,公问其故  

③以天下莫能当  

④秦悉坑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3)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并说说成语的意思。

成语:  

意思:  

(4)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①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粥②不充,日昃③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释】①适:嫁②馕粥:稠粥③昃(zè)太阳偏西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长,知其世家②五年未解衣就寝
③往往馕粥不④日昃
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南都,入学舍 B.遂大通“六经”
C.方为秋田 D.亦荆吴形胜最也


翻译句子。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请你在文中找出一句表现范仲淹生活或学习艰苦的句子,并谈谈从范仲淹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罴说柳宗元
鹿畏貙①,貙畏虎,虎畏罴②。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③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惑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④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注释】①貙(chū),兽名。②罴(pí),兽名。③罂(yīng),瓦罐。④捽(zuó)搏挽裂,揪住撕裂。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字义。
其至: ②为鹿鸣以其类:
而至: ④因为虎而之: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
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从这则寓言故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课外文言文阅读
李厚不媚上意
永乐初,京中密察民俗甚严。有坐童孙殴祖母狱者,刑部主事李厚鞫其情。以童稚无知,非真有所殴也。上疏请恤,不听,继之以泣。明日,太宗皇帝以箸面试其童,曰:“能识左右,何谓无知?”遂谪厚为安南掾。厚忻然就道,曰:“吾岂敢附死狱以媚上邪?”厚在安南三年,上感悟,复召为吏部主事。
(选自《于冬序录摘抄》)
【注释】①坐:定罪。 ②鞫:(jū)审讯,审问。 ③掾(yuàn):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称。 ④忻(xīn)然:高兴的样子。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坐童孙祖母狱者()②不()
面对小童与祖母这件事,李厚与皇上的态度截然不同,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二人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谈谈你眼中的李厚具有怎样的美好品质?

课内文言文阅读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本文选自《韩愈文选》中的,作者是
解释划线字。
(1)死于槽枥之间 ()(2)策之不以其()
(3)之不能尽其材 ()(4)执策而之()
文章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通读全文,谈谈此段在文中的作用。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文章第三段中“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个排比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言文阅读
季文子(即鲁国大夫黄越)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共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麤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麤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文子闻之,曰:“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使为上大夫。
句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吾亦愿(代妾衣帛、马食粟) B.吾观国人(这样)
C.吾是以不敢(因此) D.使上大夫(成为,当)

“人共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这个句子的意思是()

A.别人恐怕会认为你儿子喜欢这样做,并且不愿为国增光吧!
B.别人大概认为你喜欢这样做,将不会为国增光吧!
C.别人恐怕会认为你儿子吝啬,并且不愿为国增光吧!
D.别人大概会认为你吝啬,并且不能为国增光吧!

下列对季文子的分析评价不正确的是()

A.季文子先后辅佐了两名国君,地位很高,但是他的妾不穿丝绸,马不吃饲料。
B.季文子关心国人,能与低层民众同甘共苦。
C.季文子认为应该凭高尚的德行为国增光。
D.季文子认为能够改正错误的人是可以重用的。

翻译
①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