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翻译自然的建筑设计

    (1)大自然的精妙建筑确是人类建筑师和设计师的最好老师。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创造不管多么精巧,几乎都能在大自然的创造物中找到对应的影子。于是,人们开始对大自然进行有意识地模仿,从大自然汲取营养,请大自然开拓思路,一门新兴的学科﹣﹣建筑仿生学便应运而生了。

    (2)仿生建筑设计并不是单纯地模仿照抄,它是吸收动物、植物的生长机理,以及一切自然生态的规律,结合设计的自身特点,而适应新环境的一种创造。羽茅草和禾木科植物的长叶往往卷曲成筒形或壳形,香蒲植物的叶子又构成螺旋状,帽状蘑菇的辐射密肋,以及弧形的贝壳和壳面之波、空心的苇秆和秆间之节,都启发人类去探索空间结构的奥秘。

    (3)人们已经发觉,传统建筑的梁板支撑体系实际上是一种不经济的结构形式,而且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大跨度空间的需求。仿生空间结构则帮助建筑师和工程师解决了这一难题。

    (4)蛋壳的外壳虽然很薄,但是却能耐受相当大的外力。这是因为,这类结构具有弯曲的表面,壳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内力是沿着整个表面扩散和分布的,因而壳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就小了许多。

    (5)据统计,“二战”以来,各国为举办奥运会而建造的体育馆,有60%以上采用薄壁空间结构。法国的夏蒙尼先斯滑雪山北区体育中心由9个三角形薄壳所组成,覆盖面积达6000平方米。1980年建成的香港太空馆是一个典型的蛋壳形,23米直径的半球形天象厅酷似鸡蛋的核心部分﹣﹣蛋黄。鸡蛋壳厚约0.5毫米,一只普通的鸡蛋壳纵向直径按照7厘米来计算,两者之比约为是1:140.可见人类仿生工程的巨大意义。

    (6)更有趣的是,国外有人模仿鸡蛋设计了一种特殊的抗震房屋,“蛋壳”是用钢铁制造的,“蛋白”是用耐高温的玻璃、石棉等制造的,人住在相当于蛋黄的部分。这种房屋能抵抗强烈的地震,即使被震翻了,也能像鸡蛋一样滚过来复原。屋内贮有空气、水和食物,在与外界完全隔绝的情况下,7个人可在里面生活1个星期。住在这种屋子里,即使遇到了强烈的地震,也安然无恙。

    (7)应该指出,人类在结构仿生方面还停留在静态阶段,仔细观察一下生物的生长过程,恐怕对人类工程会有更大的借鉴意义。例如,十丈青松,挺拔矗立;劲细翠竹,轻巧刚直,都是从地面寸寸长起,自己“建造”自己。

    (8)那么,人类的建筑可否如青松生长、雨后春笋一般,把自己一节节“长”上去呢?有人曾提出一种不用脚手架、不用大型起重机,而是由建筑自身的屋面开始从地面一节节“长”上去的“春笋建筑法”,一星期可建成1幢4层高的住宅楼。

    (9)这种方法把每一层墙板从高度上分成三四段预制好。然后用液压顶以1米的行程,反复顶升,可以很快“长”成设计的建筑。

    (10)建筑仿生是一门妙趣横生的新兴科学,是科学与美学的有机结合。生物是人类工程设计的最好老师。正如著名仿生设计师L•科拉尼所说:“仿生建筑设计是一个揭示自然界生命体的设计领域,也可以称为一项‘翻译自然的建筑事业’。”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第五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请用简洁的语言给建筑仿生学下个定义。

(3)第四段中的“这类结构”指什么?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指出问题所在。

①仿生空间结构可以帮助建筑师和工程师解决传统建筑的梁板支撑体系结构形式不经济、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大跨度空间需求的难题。

②以后人类的建筑可以像青松生长、雨后春笋一般,一星期可建成一栋四层高的住宅楼。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说明方法 概括说明内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现代文阅读。
做客
(1)今天是青青的十岁生日。放学后,青青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一上山就砍柴。奶奶说了,今天她可以不砍柴。
(2)青青坐在山头上的一块大石头上,一阵微风缓缓吹过来,柔柔地抚摸着她的头发她的脸。
(3)10岁的青青是奶奶一手带大的。青青生下来不久,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几年来青青只和妈妈通过几次电话。每次通话都很短暂,妈妈总会在电话那头哭,爸爸总会抢过电话,说青青乖,打长途贵,过年的时候我和妈妈回家看你。说完,就挂了电话。但是过了一年又一年,爸爸妈妈谁也没有回来。
(4)说不出为什么,今天青青特别想爸爸妈妈。青青想,要是爸爸妈妈回来陪我过生日多好啊。可是爸爸妈妈为什么都不回来呢?
(5此刻,青青坐在山头上,眼前是一座又一座的山。层层叠叠、高低起伏。奶奶说过,山的尽头,就是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如果自己现在用力喊,爸爸妈妈会不会听见呢?青青站了起来,她把手罩在嘴前,试着喊了一声,爸爸,妈妈!很快青青就听见对面山上传来自己的回音:爸爸,妈妈。青青有些高兴了,赶紧又喊了一声,山上又传来了一阵回音。
(6)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吧!青青使出全身力气喊了起来。青青听见,自己的声音不断在山谷里回荡,一声接着一声,一层连着一层,一直传到看不见的地方。她看到,层层叠叠的山很快都变成了爸爸妈妈的脸。爸爸妈妈说,青青乖。爸爸妈妈说,我们过年就回家看你。青青的声音就小了下来,她哭了。
(7)爸爸,妈妈!就在擦眼泪的时候,青青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了一阵喊声。她扭过头,不知什么时候村里的几个伙伴全都站在了自己身后。这些伙伴和青青一样,也都好几年没见到自己的父母了。他们说,青青,我们一起喊吧。顿时,山谷里“爸爸、妈妈”的呼唤声一片,整齐又悠长。
(8)孩子们,先停一停好吗?正在大家喊得起劲的时候,应声走来一位戴眼镜的叔叔。青青认识这个戴眼镜的叔叔,今天在学校,青青看见这个叔叔和老师在说话。后来叔叔还和老师一起到教室做了个调查,大致是问哪些同学的父母不在家,结果全班同学都举了手。
(9)我是电视台的记者。眼镜叔叔自我介绍说,刚才你们的喊声吸引了我。我能帮你们把愿望带给你们的爸爸妈妈。
(10)真的吗?怎么帮?青青和伙伴们一起围了上去。叔叔指着摄影机说,我可以用它把你们要说的话录下来,然后在电视上播放,你们的爸爸妈妈在远方就能看见了。
(11)太好了!我要录,我要录。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往镜头前拱。
(12)叔叔说,你们别急,一个一个来。你们每个人对着镜头说一句话,说的时候想象着爸爸妈妈就在面前,说最想对他们说的话。
(13)……
(14)在场的几个伙伴都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只剩下了青青,叔叔把镜头对准青青,示意她说话。青青看着乌黑的镜头,双手在胸前绞动,嘴唇动了几动,却一直没说出话来。
(15)说吧,不怕。伙伴们也为她加油。
(16)青青狠狠地咬了一下牙,之后,终于小心翼翼地探出头,轻轻地对着摄影机问了一句话:爸爸妈妈,今年……今年我可以到你们家做客吗?
(17)青青看见,眼镜叔叔的眼睛瞬间就湿润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年第9期,有删改)
“做客”一词出自小说中青青的一句话,意蕴丰富,令人回味。请结合全文回答问题。
(1)“做客”有什么含义?
(2)小说以“做客”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青青,为什么还要写那群小伙伴?
第(13)段省略了小伙伴们说的话,请结合上下文,发挥想像,把其中一个小伙伴说的话填补在下面横线上。
小伙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读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分析青青说话时的心理。
青青狠狠了一下牙,之后,终于小心翼翼地探出头,轻轻地对着摄影机问了一句话:爸爸妈妈,今年……今年我可以到你们家做客吗?
戴眼镜叔叔为孩子们拍摄的视频在电视台播放,请你为这段视频拟写一条公益广告语。(20字以内)

现代文阅读。
风景在心
①风景是水光山色,也是一种精神。三峡的神女峰,黄山的天都峰,庐山的小和尚拜月……每一处景点无论其大小都有个传说。那矗立的奇峰怪石本是鬼斧神工,而那寓意深刻、妙趣横生的故事则是人类的情结。很难想象,没有传说的风景会是怎样的黯然!也很难想象,见了灵动的景物不去寄托情思的人是何等木然!风景因人的创造而变得神奇。人因风景的陶冶而变得滋润。
②苏东坡贬谪海南,见海南人衣者竹皮,食者竹笋,庇者竹瓦……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耶!由好奇到称颂到喜爱:“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竹在苏东坡心里不止是自然景物,已化作了一种精神风光。竹在世人的眼中也崇尚为君子。南岭的狗很难见到下雪,所以,一旦遇见天降瑞雪就惊慌,狂吠不已,而柳宗元便将“粤犬吠雪”作为一大风景寄给友人……而此时的柳、苏二人正遭贬谪、寓居穷乡。
③风景是精神的诠释。即使最落魄的时光里或最偏僻贫困的地方,总也有一二处风景点缀生活,让人可以赏可以慰。
④在山区扶贫的日子里,生活清苦,没有娱乐活动,电视也会因停电因山高而看不成。每日三餐吃干饭,那饭是早晨用蒸笼蒸熟,而且隔天的饭都在早上蒸好,凉在簸箕内。干了浆的饭硬邦邦的难以咽下。所以,日子过得沉闷。然而,住所外勃然出的几丛甜竹,竹干高大,笔直的刺入云端。在寂寞的时光里,注目那几丛甜竹,其感觉不亚于见到了泰岱长松,潇湘修竹,匡庐飞瀑,太湖明月,峨嵋古雪……品尝一抹嫩绿,精神为之一振,点燃意趣。有时站在竹荫下,目光顺着竹子伸向天宇,阴天心逐流云,晴日心遨太空。如果专注于青竹所指的那方遥远而又逼近的苍穹,心愁淡释,会萌生出振翮高飞的意愿。转而便想:我所住的时日不长却深感寂寞难耐,而生于斯长于斯的山里人呢?继而又慰:此处风景都市未必能有,此时心情从今往后不会再来……霎时,胸怀如去茅塞,陡见清朗,心底也生出稍许惬意……
⑤每遇我伫立竹下,心思宁凝时,老季就会粲然一笑。“生活不习惯啊!”我则不敢承认。老季是上海知青,在这山沟里生活快三十年了,全县只有寥寥几个还扎根着,他是其中之一。他不仅不觉得寂寞,而且非常乐观,不再回忆上海的往事,甚至不说上海话,一口地道的当地语音。老季当初也许比我更寂寞,更枯燥,然而,他娶了妻子,生了儿子,寂寞的生活被他营造了两处风景:享受妻子的温柔,亲抚小儿的娇嫩。心底的爱耶、乐耶、忧耶、恼耶皆倾注有处,清苦便浑然不觉了。每遇乡政府休闲,老季便推出那辆又重又笨但在山乡路上可以不惧坎坷的老式永久牌载重自行车,去朋友家的山上采茶叶,或摘毛栗,最无聊的时候,他也会坐在电视机前用心调试……今年春节,老季把年逾古稀的父亲从上海接到山旮旯里来住。这位在大都市里泡了一生的老人,居然说这地方好,清静,空气新鲜,没有噪音,没有污染。老人怀揣一架收音机听天下新闻,夕阳西下时分,漫步于山间幽径,田野阡陌。山风悠悠,满目苍翠;宿鸟归林,播撒一行行歌声……这是上海都市无法撷取的情调。老人乐不思沪,忘情于独具韵味的田园。而每见季氏父子的乐观笑容,我心头也豁然亮起一片旖旎的风光,随之陷入沉思默想之中:哦,哦,“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⑥我又想起我的一位老师。他老年中风,半身不遂,其妻每于晨昏便搀扶着他沿着校园的小路走动。老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师母每天教他重新学说一二三,认字读词。老师的儿子是个愚型儿,一个记不清楚,一个不会记忆,父子俩也常坐在一起扳手指头。每当出现这情景,师母的心情特别愉快,她的儿子终于可以为她分承一份重负,她的丈夫终于可以跟儿子比划了。在她眼里儿子、丈夫是她一生中无法再找到的好风景,而老师和他的儿子呢?不也是由她这片无比珍贵的风景养育着么?
⑦风景是美,但风景不止有青山绿水、动物、植物,也有风暴、地震以及天外来物……因其丰富复杂才多姿多彩。彩虹和雨水是孪生的,没有雨水就没有彩虹,有了彩虹雨就有色彩。
⑧人若能对所面临的都视作风景,静心接纳,安抚就在其中,欢乐也在其中。
第①段“风景是水光山色,也是一种精神”,为什么说风景“也是一种精神”?
苏东坡、柳宗元遭贬时亦有其风景点缀生活,使当地风景因有人的参与而变得灵动生辉。请列举出你所知道的因有人的参与而成为旅游胜地的人文景点(一二例即可)。
你怎样理解第⑥段中画线一句话的含义?
读罢全文,你怎样理解文题“风景在心”?

现代文阅读。
藤野先生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②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③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中“无非”是的意思,“这样”是指。这句话表达作者的感情。
前两段文字写作者在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做了哪两件事?
语句“实在标致极了”采用的修辞方法是,它的作用是
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不满正反映了他到东京的目的是
结合全文分析,第3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阅读小说,完成小题。(18分)
迟到的善果
张鸣跃
这天,老根出门拾满了一袋子饮料瓶回家,天已经黑了。走进胡同口,听见里面有女孩哭喊救命,他折身就走出胡同,绕道回家。他觉得这条胡同简直就是他的灾根,20年前就是这里面一声救命让他一头扎入灾难!
回到家,老根发现儿子不在家里。早就放学了,怎么回事?等了好久,有电话打来:“你是老根吗?你儿子小三受伤了,现在二院……”老根呼地站起,说该来始终于来了,就往二院跑。
到二院,进病房,儿子还在打点滴,身上缠着绷带,伤得不轻。儿子看见他,挣扎着说:“爹,你别着急,没事……”老根问医生咋回事,医生说:“警察送来的。您老先回家拿住院费吧,先拿五千……”老根心里一紧,问儿子:“打架?”儿子说:“不是。我去接你,在胡同碰见几个歹徒劫持一个女孩,我救了那女孩……”老根吼断儿子:“那女孩呢?”儿子说:“我让她快跑,是她报的警……”老根跺脚骂:“你活该!老子没钱!”转身走了。
老根跑去派出所,送小三到医院的几个警察正在为此案忙着,老根进门就问:“我儿子怎么了?”警察说,是一个女孩报的警,说三个歹徒正在行凶……他们赶到现场,歹徒已经跑了,小三受伤倒地……老根吼:“他活该!我没钱!你们看着办?”说罢拧身就走。
老根回到家,坐立不安。他又悔又恨,悔的是他明明听见那胡同里的情况,却不知儿子会倒霉,如果他也跑过去,也许儿子不会受伤。恨的是,儿子和他从前一样,管这种闲事不是一次了,这次是管出大痛了,还不知能不能痛醒。
第二天,老根开始借钱,家里只有两个元,东借西借又借了三千元,凑够五千元,去了医院。
交住院贤时,医生告诉他:好人有好报,记者来采访了,警察也来看小三了,歹徒早晚会落网的,小三的伤也无大碍,不会落下残疾。
老根去病房,又有记者在采访,儿子已经能坐起来了,还冲他笑!记者还想采访他,笑着问候他,他不理,走近儿子,一把扯开上衣,露出胸上几道伤疤,说:“20年前,也是在那胡同,爹救了一个女孩,被歹徒捅了六刀,那女孩跑了,连案也没报,我是路人送医院的,自己花钱看病,落下残疾,丢了工作,穷跑了你妈,我拣饮料瓶养活你,没有一个人看在我见义勇为的份上来救这个家!现在,我还没挣来你上大学的钱,这又欠债了,你就等着和爹一起捡饮料瓶吧!”儿子竟笑了:“爹,原来你一直为自己的见义勇为后悔啊?我不后悔,捡饮料瓶也不后悔!”
记者全记下了,走时对老根笑说了一句:“老人家,有这样的好儿子,也是您那善根的一种善果嘛!”
老根心里苦。儿子的事迹上报了,护士拿来给老根念,老根一言不发,只叹气。
第三天,警察和院长把老根叫去办公室,给他一个小皮包,说是一个女人让交给“见义勇为小英雄的父亲”的。
老根打开皮包,吓了一跳,里面是整捆的钱,10万元!还有一封信。信上写到:“老人家,我是在报上看到你儿子的事迹的,也打听到你家的难处。我给你讲个故事:20年前,我遭遇过三个歹徒的劫持,也是在那条胡同,一位大哥哥突然出现,怒吼着扑向歹徒,扭打成一团时还朝我叫,让我快跑,我一边喊人一边跑出胡同,本想打电话报警,但刚出胡同就被一辆车撞飞了,醒来时已在医院。我住了三个月院,出院后一直在打听那位大哥哥,可惜没找到。这20年,我一直在用我的方式来回报大哥哥,以匿名的方式奖励过十多位见义勇为的英雄。我想对你说的是,人间的善和恶是两个对战的阵营,在善的这一边,我们是一条根上的传承和延伸,在这条根上,每个人的投入都必有善果,我们共有的是一条善根啊!”
老根拿信的手哆嗦了好久,慢慢抬起泪脸,哭吼:“老根,你是个混蛋啊!”
阅读全文,补全这篇小说的情节。(2分)
开端:
发展:老根知道儿子让被救的女孩跑了很生气,给儿子讲述当年自己因为救人所受的伤害。高潮:
结局:老根对这些年来不愿帮助别人的行为悔悟自责。
结合全文分析,题目中的“善果”这个词语对老根来酰有什么含义?(4分)
(1)
(2)
结合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说你如何理解小说开始老根“听见里面有女孩哭喊救命,他折身就走出胡同,绕道回家”的做法。(4分)
小说最后写了“一个女人”的信,说说在文章内容上有何作用。(3分)
老根的儿子所在的学校要给他召开表彰会,请你在下面横线上为老根的儿子写一段颁奖词。(80字左右)(5分)
示例: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委员会给坚守藏区12年支教的胡忠、谢晓君夫妇的颁奖词是:“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阅读议论文,完成小题。(15分)
瑕疵和真实
杜玮
①记得一次参加一个小的演唱会,也许是天气太冷的缘故,歌手嗓音沙哑,而且还唱破了音,引起了不小的尴尬。然而相比起某些大型晚会上那些对口型的假唱,沙哑的歌声却显出了几分可爱,只因为它是真实的。这就是“瑕”依然是以“玉”为部首的原因:即使是美中的不足,也是美的一部分,而且还是其价值的鉴定书。因为有了点点瑕疵,我们才有了一种生活的真切感,并对未来的美好多了—份憧憬和希冀。瑕疵让生活变得更加真实。
②有人说悲剧让人铭记更久,是因为悲剧更容易刻骨铭心,它在人们追求完美的心灵上烙下的印记已不是一丝瑕疵,而是一道深堑。我们的生活也许不会遭遇上这么催人泪下的经历,但是却徘徊在悲喜之间。看喜剧的人希望用虚拟的欢乐蔽翳心中的裂纹,而看悲剧的人更希望感受那一种失去,然后回到现实中重新审视自己心灵上裂纹的宽度。因此,我们发现,有了不足,我们才会努力缝合缝隙;珍惜拥有,我们才不会让一道小的瑕疵放大进而占据整个视野。功利地讲,生活中的瑕疵让人更懂得珍惜当下,把握真实。
③一位先哲曾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话在人们的思想中留下了一个祸福相依的观念。具有这种心态的人,知道完美的事物自己可能是无福消受的,知道生活不会把所有的便宜都让自己捡着,得到好处时一般总要留一席不完美之地,碰到瑕疵,心理上反倒会舒坦一些。唯有贪心不足的人,才会容不得任何瑕疵而追求完美,却往往使得心态失衡,到头来不过是自己作弄自己罢了。这正如古人所云:“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因此,瑕疵往往是人们控制欲望的一帖最有效的方剂。
④人们口中最长念叨一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不仅仅是一句颇有哲理的口号,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生活不断提高的要求并为之努力的态度。正是不满足于昨天的那道瑕疵,才会有今天的“更好”;当明天发现今日的瑕疵虽然短了半截,但依然存在,于是我们的生活又开始新一轮的进取——就这样不断地向完美迈进,即便触及不了完美,但却使人们向着完美无限地接近。可以这样说,
⑤生活因瑕疵而真实,生活也因真实而美好。 (文章有删改)
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文章开头先举一个演唱会的事例,有何作用?(3分)
文章第③段画线的部分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请给本文第④段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使文意连贯、完整。(2分)
请结合丰富的课内外积累,写一段议论的话,谈谈你理解的“瑕疵”。(不少于80字)(5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