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苏轼抗洪

(苏轼)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    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    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    守犹不避涂潦 ,吾侪 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 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 以守,卒全其城。

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徙知徐州〕到徐州任太守。②〔涂潦〕洪水。③〔吾侪(chái)〕我们。④〔锸(chā)〕锹。⑤〔版〕筑墙用的夹板。⑥〔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 决曹村         ② 使 · 官吏分堵以守

③轼 · 武卫营        ④尾 · (zhǔ)于城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②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

(3)根据文中内容,试举一例来说说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8分)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4分)
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 ⑶便还家( )
⑵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⑷不足外人道也(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老有所终”“幼有所养”是“大同社会”的特征之一。在选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绘了这样的生活画面?(2分)

阅读《三峡》,完成小题(共16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或短语。
(1)至于夏水陵()(2)属引凄异()
(3)非亭午夜分()(4)林寒涧()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三峡的山和夏水分别有什么特点?请各用几个词语概括。
.从作者对三峡“春冬之时”的描写可看出,三峡的景色迷人。但作者结尾却引用了“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样的诗句,让人感觉一丝悲凉。你觉得作者引用恰当吗?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于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文选自《》作者朝人。(1分)
.用“/”划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的地方。(1分)
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句中划线的词(2分)
①陈太丘与友行。( )     ②尊君在(  ) 
③相而去。( )        ④元方入门不(   )
.翻译下列句子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1分)
、辨析下列词语含义。请依次写下来
君、尊君、家君
、这个小故事一共写了几个人?分别归纳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
、首句“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对下文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小题。(10 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巨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巨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芳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 。(l 分)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寡人之耳者()(2)时时而进()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 2 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李唐来()
②不不枝()
③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④可爱者甚()
乎众矣()
⑥陶后有闻()
.选出划线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何: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莲之爱

.简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