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4题。
梨花的春天
宗满德
①春天是从一叶梨花瓣走进人间的。
②静谧祥和的夜晚,星星丢给大地一些眼色,黄河里追逐的浪花露出银白的乳牙,一口一口地咬着石砌的堤岸。一粒石子落下来,惊醒一河春梦。露珠在岸边的小草上打盹,月亮盛了半碗。蒸腾上升的水汽,在百年梨树群中氤氲。走过冬天的游子,在梨园守夜,轻轻地哼一曲《北国之春》,缓缓的黄河水泛起涟漪。
③阳光错落地从梨树群中穿梭,晨露紧紧地咬了一夜,刚松了一口气,就从树枝上滑落。小草伸出碧绿的小手,低声地吟唱。等待了整整一个冬天,站着的,立着的,都是那样的新颖,那样的鲜活。春天的早晨从最后一个冬夜里开始,预备着上演五彩缤纷的舞会。
④主角登场了。叶子还没有发芽,花就开了。热烈,闪亮,胜过炽热的太阳。白衣天仙下凡吧,纯粹,脱俗,灵秀,远隔尘世。皇后出宫吧,抿着嘴,敛着胸,曼妙,轻盈,似在天上,又在民间;朝饮白露,夕餐落英。山姑待字吧,粉着脸,描着一丝淡眉,穿着一件短裙,绛红中透着新绿。一个冬天没有下地干活,白皙的面,光亮滋润。轻轻地吻一下吧,树下巴望的情郎。官窑的白瓷器吧,五枚清亮清亮的盘儿盛着金色的花蕊,还有一粒昨夜刚刚凝炼的银珠。伸开手掌,怕它掉在地上;张开口,怕它飞走。伫立着,凝视着,听花瓣与花蕊轻轻地合唱春的恋歌。
⑤树枝则一律裸着,不着一字。一个冬天的努力,都献给了花儿。不害羞的花儿顺着根顺着茎,从土里升起来,挂在枝上,尽情地表演艺术体操。一阵微风吹来,一些娇气的花儿夭折了,从枝头上飘下来,归入土中。叶子是后盾,铁一样坚硬,都埋进枝桠里面,不露声色,不出风头,不争春光。全身的力气和营养,都向一个方向输送。平静地等待是一种内力,没有怨悔地给予是一种品格,低调地劳作是一种风度。花儿开了,还怕没有绿叶,还怕没有果实吗?保持沉着,让花苞绽放吧。
⑥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这样地纯,这样地白?梨花给予人间的不仅是春的温柔,也许还有冬的风骨。
⑦坐在梨树下,感觉很清爽。空气过滤了一遍,带着蜜意,加了气压,醇厚,浓酽,向着鼻孔往肺里冲,揭开毛孔往里钻。凉凉的,清清的,每呼吸一次就增加一点力量。伸开臂膀吧,全身的肌肉都浸透了氧气,鲜活鲜活的。那美丽的姑娘,如金的光芒,点缀满树的梨花,笑一笑,挥洒出无数的珍珠玉盘,雪一样洁白,玉一样透彻。
⑧雪是白的。梨花是白的。骨头也是白的。
⑨梨叶长出来了,梨花就纷纷落地。梨成熟了,梨叶就要落地。
⑩长肉的骨头看不着。春天里飞雪,是梨花,不是白雪。白雪呢,藏在冬天里,梨花看不着,就如骨头长在血肉里。
⑪忙碌的日子,结识许多陌生的面孔。熟识的心跳都在花朵上律动。脚步匆匆,又来又去,草地上没有留下一个脚印。不用凝神,不用注目,随意地看一看,每一朵梨花都认识我,都盛满笑意,都那么温暖,那么善良,那么善解人意。我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令我欣喜。往日的哀怨和伤痛,曾经的忧愁和苦难,都消逝在这洁白纯净的光波里。
⑫梨花开了,春天慢慢地去了。人间落英无数。
(选自《新群文读本》,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略说说文章是怎样以梨花为线索展开全文的。
(3)简略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是朱自清《春》中对春花的描写。请从联想和想象的角度,简略分析,指出它与本文第④段对梨花的描写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阅读的愉悦
李国文
①古人说“开卷有益”,这是绝对真理。古人还说“敬惜字纸”,在他们眼里,凡有文字的纸张,都应珍惜。据说仓颉造字时,天地鬼神都为之呼喊哭泣,说明文字所具有的强大震撼力量,这种神话当然未必可信,但反映了人们在印刷物不普及时代的文化崇拜和惜物心态。
②应该看到这种书籍信仰,是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是中国文化数千年赖以不坠的物质基础,也是古往今来所有焚书者遭到全体中国人诅咒的根本原因。
③但后来,尤其到了今天,中国有太多的书,而这些太多的书里,有着太多的糟粕,也是令想读书的人颇感挠头的烦恼。如果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因噎废食,糟粕固然没了,精华也随之而去。其实,不去其糟粕,何来精华?读书的全部愉悦,就在这种抉择之中。好和坏,自己判断,糟粕和精华,自己说了算,予取予弃的生杀大权,自己把握。这种不受别人干涉,不看别人脸色,不以别人的意志为意志,不以别人的标准为标准,在阅读中所得到的自由,便是无与伦比的快乐了。
④我的阅读主张,说来简单,与胃口的好恶决定多吃、少吃,或者不吃,是差不多的。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那些没有什么学问也没有什么用处的书,也许在某些正经人和革命者看来,不属大雅的书,视若敝屣的书,我就用吃石榴的办法来阅读了。固然,石榴这东西,能食的部分极其少,不能食的部分尤其多,但此物之苦之涩之酸外的,偶然一得之甘旨,忽然意外的清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口味。
⑤有时,阅读闲书的愉悦,所带来的身心充实,胜过很多灌输的学问。所以,碰上这类闲书,我总是要拿起来翻一翻的。不惮吹灰之力,也许获益其中,哪怕分文不值,弃之也不嫌迟。当然,阅读,有快乐,也有不快乐。有读得兴起,拍案叫绝的愉悦;也有读得没劲,大倒胃口的不愉悦。有广告做得极红火,评论捧得极热烈,拿在手中,看在眼里,不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不愉悦;也有不见报章介绍,也无名家推荐,随意买来,便中翻阅,倒能提高修养,裨益身心的愉悦。因此,阅读各式各样的书籍越多,识别好坏良莠的能力越高,从精神食粮中摄取的营养就更丰富,获得的愉悦也更广泛。
⑥鲁迅说:“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由此可见,求知求生,是同样的道理。春华秋实,你付出的多,你收获的也多,只要读书,就有收获。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多读一本书,便多一分智慧的光亮。第一段引用古人“开卷有益”“敬惜字纸”的说法以及仓颉造字神话,其作用是什么?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阐述“阅读的愉悦”的?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
水是最好的药
①我们对水了解很多,对身体内的水却知之甚少,如果我们了解水在身体内的运行,会惊讶地发现,许多疾病的病因仅仅是:身体缺水。身体缺水造成了水代谢功能紊乱,生理紊乱最终又导致诸多疾病的产生。而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简单得令你难以置信,那就是:喝足够多的水。
②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仅靠水就可以治疗:心脏病和中风,因为水能稀释血液,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阻塞;骨质疏松症,因为水能使成长过程中的骨骼变得更加坚固;白血病和淋巴瘤,因为水能够将氧输送进细胞,而癌细胞具有厌氧的特征;高血压,因为水是最好的天然利尿剂;糖尿病,因为水能够增加身体内色氨酸的含量;失眠,因为水能够产生天然的睡眠调节物质——褪黑激素;抑郁症,因为水能使身体以天然的方式增加血清素的供应。
③人体内有一套完善的储水系统,在体内储备了大量的水,约占体重的75%。正因为如此,人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暂时的缺水。人体内还有一个干旱管理机制,其主要功能是:在人体缺水时,严格分配体内储备的水,让最重要的器官先得到足量的水,以及由水输送的养分。在水的分配中,大脑处于绝对优先的地位。人体内的干旱管理机制发出局部缺水信号后,人立刻感到口渴;警报信号越强烈,口渴就越厉害;口渴越厉害,身体对水的需求就越急迫。不可思议的是,人们往往会犯常识性的错误:当身体急需水时,我们却给它茶、咖啡、酒或用工业化方法生产的碳酸饮料,而不是纯净的天然水。不可否认,茶、咖啡和工业化生产的饮料不仅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一些对身体有益的物质。可这些工业化生产的饮料中,还含有大量脱水因子,这些脱水因子进入身体后,不仅让进入身体的水迅速排出,而且会带走体内储备的水。这就是我们越喝茶和咖啡,就越想小便的原因。由此,久而久之,我们就会麻木,水的新陈代谢功能就会紊乱,从而会表现出比“口干” 多得多的症状:它们会让你的腰疼痛,颈椎疼痛,消化道产生溃疡,血压升高;它们甚至还让你患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④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常常把简单的事物复杂化,复杂到连自己都懵懂的地步,身体缺水不仅会发出口渴的信号,还会发出各种各样的患病信号。此时,如果我们不仔细分析原因,一味地用化学药物让这些信号“闭嘴”,就会铸成大错。(节选自《水是最好的药》一书)本说明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请说说划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请你说说文中划线词的表达作用。
你的同学小丽每天都会喝两三杯可乐,请你运用本文中相关知识对她进行劝阻。
现代文阅读(共34分)
老王(节选)
(1)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2)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3)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4)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5)他只说:“我不吃。”
(6)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7)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8)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9)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被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10)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11)“早埋了。”
(12)“呀,他什么时候……”
(13)“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14)他还讲了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15)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选段对老王生活和品质两方面的表现,可以用 和 两个字概括。
选段描写老王主要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
老王身体虚弱正需要营养补充,但他自己不吃鸡蛋,却送给“我”一家,这一举动表现老王的什么性格?
在现实生活中,你若遇到如同“老王”这样境遇的人,应该如何对待?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上帝从不为难头脑简单的人
何帆
①才智平平的人往往成就更大。金庸小说中的郭靖就是一个例子。郭靖憨厚质朴,但懂得用功不辍,也把握得住善恶界限,有这两条,就有了后来的郭大侠。像杨过这样飞扬跳脱、聪明外溢的,如果不是受尽挫折、性情大变,估计最终一定是泯然众人矣。
②电脑游戏《金庸群侠传》的情节设计也非常有意思。游戏中的那个“小虾米”除了“野球拳”,什么武功都不会,但他经过长期历练,功力终于达到了最高的第十级,超过“九阳真经”和“降龙十八掌”。这个小小的富有哲学意味的设计让我对这个小游戏一直念念不忘。
③在现实世界的学术圈中,我所看到的也都是这样,聪明者未必最后胜出,知道坚持的才是最后的赢家。聪明人往往浅尝辄止,而且对聪明人来说,诱惑常常更多,他们在起跑的时候会把别人都甩在后面,但却经常是最早退出比赛的人。
④比学问更复杂的是人生和社会。在社会中生存的最优法则是什么?我相信,这些法则仍然是那些最古老、最简单的道理。比如诚实、勤劳、宽恕、合作。我把电影《阿甘正传》看做是一则寓言。阿甘的智商只有75,几乎属于傻子。他最喜欢说的话是“我妈妈说……”阿甘的妈妈告诉他在最危险的时候要跑,跑得越快越好。阿甘就这样从越南战场上捡回了一条命,还成了英雄。阿甘的女朋友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她这一代人认为自己聪明到足以对抗社会、颠覆传统,她所做的一切都似乎是在寻找极端的边界:她被大学开除、上《花花公子》杂志、跳脱衣舞、流浪、吸毒、反战。但最后,她碰得头破血流,悄悄地回到阿甘身边,又悄悄地逝去。阿甘和女友的这两条路再次证明:上帝从不为难头脑简单的人。
⑤告诉年轻人成功的秘诀在于勤奋和诚实,很多自以为聪明的年轻人会瞪着狐疑的大眼睛:如果成功的秘诀这样容易,那不是人人都能成功吗?因此,他们断定:成功的秘诀一定是一些更加诡秘的东西,比如厚黑学。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走这条路的人还非常非常之多,这就是为什么成功的人会非常非常的少。
(摘自《青年文摘》,有删改)作者笔下的“头脑简单的人”有何特点?请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加以概括。
文章第④段从 的角度,通过对阿甘与他女朋友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及其结局的对比分析,论证了 的观点。
联系学习与生活实际,谈谈你阅读本文后的启示。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小题。
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气污染
【环保资料】
①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的现象。
②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途径有三条,即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空气和食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大气污染除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外,还可对心血管系统、肝等产生危害,严重的可夺去人的生命。
③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极为严重。科学家们发现,至少有一百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造成危害,包括许多有毒、有害物质。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排放二氧化硫1.5亿多吨、二氧化碳2亿多吨、悬浮颗粒物23亿多吨和氮氧化物6900多万吨。
(摘自《环境与人类健康》)
利用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可以直观地评价大气环境的质量状况,指导空气污染的控制和管理,指导人们工作、生活。空气质量指数为0-100时,普通人群的健康不受影响。
空气质量指教(AQI)分级表
AQI数值 |
0-50 |
51-100 |
101-150 |
151-200 |
201-300 |
300以上 |
AQI级别 |
Ⅰ |
Ⅱ |
Ⅲ |
Ⅳ |
Ⅴ |
Ⅵ |
质量状况 |
好 |
良好 |
轻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重度污染 |
严重污染 |
(摘自《科学世界》)
【媒体信息】
①近日,京城再次遭遇昏黄的雾霾天气。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浓度迅速上升,东城东四、朝阳奥体中心、海淀万柳等地区的空气质量已达到六级污染。整个城区笼罩在一片灰蒙之中,能见度仅1公里左右。市环保监测中心发布提醒,建议人们在今、明两天减少户外活动,重体力劳动者、老人、儿童以及心肺疾病患者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摘自中国新闻网)
②尽管中国有巨大商机,但北京等大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今后如得不到有效治理,终将会让一些外国人望而却步,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在京居住超过10年的新西兰来华员工丹尼夫妇,越来越意识到空气污染对孩子健康的影响,最终决定离开北京。
(摘自百度快照)
③英国的汤普森有很多到北京出差的机会,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伦敦能除掉“雾都”的恶名,关键在于公众的自我环保意识,大家共同来维护一个更好的自然环境。如果伦敦的空气污染问题重现,那些排放不达标的企业一定会遭遇强大的舆论压力,会被严惩。而在中国,目前大家还是抱怨的多,尽管政府公布不少政策,但自觉自愿执行的人还是相对太少。
(摘自《环球时报》)综合上述文本,简要概括主要内容。
阅读上述文本,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科学家们发现,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大气污染物有一百种左右。 |
B.北京多次遭遇雾霾,整个城区空气质量已经是重度污染。 |
C.空气质量在Ⅰ-Ⅱ级时,大多数人群可开展正常的户外活动。 |
D.北京等地的雾霾天气使许多外国人望而却步,不敢来华投资兴业。 |
分析文本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请就治理大气污染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