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①气惰暮②气归。故善 ③,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④⑤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予•军争篇》)
【注释】①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②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③以治待乱: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④正正:严整。⑤堂堂:壮大的样子。
(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是 故 朝 气 锐 昼 气 惰 暮 气 归
(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既克,公问其故 |
既 |
|
②彼竭我盈 |
盈 |
|
③故善用兵者 |
善 |
|
④将军可夺心 |
心 |
|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4)乙文的中心句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李迪字复古,其先①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②。迪深厚有器局③,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④。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⑤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⑥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注释】①先:祖先。②濮:地名。③器局:气量大。④擢知制诰:被升做知制诰。⑤部勒:部署约束⑥章献:太后。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A.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 B.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
C.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 D.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⑴见()⑵亡()说说“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⑤晓锐士,擒贼,斩以徇”的意思。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写的有关李迪的事件。
你认为李迪是个怎样的人?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⑤,初供胡饼⑥两枚,次供猪脔⑦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⑧,惟啖⑨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盛馔(zhuàn):准备丰盛的饭菜。④果蔬:泛指果品菜肴。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⑥胡饼:烧饼。⑦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⑧箸:筷子。⑨啖:吃。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因谒公()(2)觉饥甚而不敢去()
(3)其人已心怪之()(4)果蔬皆不具()下列各句“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②又久之③公约之饭④其人心怪之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C.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 D.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是马也()(2)才美不外见()
(3)执策而临之()(4)策之不以其道()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2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言文阅读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已】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下列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 或以钱币乞之 | B.若 孰若孤若毒之乎 |
C.过 及鲁肃过寻阳 人恒过,然后能改 | D.见见往事耳 有时见日 |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过:_________(2)诣:_________(3)就:_________(4)悉:_________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于 是 又 为 择 师 使 辅 导 之 其 操 心 率 如 此 句子翻译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从文中找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成语:________________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两篇文章的了解,你觉得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
说虎8分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者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注释,不啻:不止。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于人不啻倍也 / 则人之食于虎也 |
B.然虎之食人者不恒见 / 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 |
C.虎自用其爪牙 / 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 |
D.以一敌百 / 夫不能以游堕事 |
翻译句子3分
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