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惰暮气归。故善 ,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予•军争篇》)

【注释】①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②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③以治待乱: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④正正:严整。⑤堂堂:壮大的样子。

(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是 故 朝 气 锐 昼 气 惰 暮 气 归

(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既克,公问其故

  

②彼竭我盈

  

③故善用兵者

  

④将军可夺心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4)乙文的中心句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选贤外户而不闭
③屋舍俨然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在渔人眼中,桃花源是美好的。请你说说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世外桃源的美好?
甲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 与乙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玄石戒酒
昔者玄石好酒。为酒困,五脏熏灼,肌骨蒸煮如裂,百药不能救。三日而后释。谓其人曰:“吾今而后知酒可以丧人也。吾不敢复饮矣。”居不能阅①月,同饮至曰:“试尝之。”始而三爵②止。明日而五之,又明日而十之,又明日而大爵,忘其故,死矣。
【注】①阅:经历。②爵:喝酒用的器具。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昔者玄石酒(喜欢) B.三日而后(解除)
C.吾不敢饮矣(再) D.忘其(原因)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为酒困
[译]
②吾今而后知酒可以丧人也
[译]
玄石有着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文中哪句话最能表现其性格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玄石戒酒的故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共12分)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阅读《三峡》,完成下列各题: (4分)
(1沿阻绝() (2)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
(3) 略无处() (4)引凄异()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

文言文阅读
阅读【甲】【乙】两个文言语段。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1],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2],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复不遂。然流行坎止[3],任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袁中道《游居柿录》
注释[1]沙市:在湖北江陵县东南十五里长江北岸。[2]雪子:即霰,南方称雪子。[3]流行:远行。坎止:静止。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潭中鱼百许头 (2)犬牙差互
(3)自叹每有欲 (4)复不遂
翻译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甲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表现了:

乙文“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反衬了
甲乙两文表现了不同的思想感情,甲文抒发了 ;乙文表现了作者 的情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共17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作者是 代文学家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其一坐于前 犬:
②一狼其中 洞:
翻译下列句子。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户的机智体现在哪里?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本文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