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名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 ①,溪上大声漎 ②然十余里,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 ③.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 ④宛首而顾其侣。援 ⑤石而登, 俯视溶云 ⑥ ,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 ⑦"也。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 ⑧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 ⑨,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 ⑩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注释】①霁:天放晴。 ②漎:流水声。 ③巂(guī):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④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 ⑤援:攀援,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 ⑥溶云:溶,融入。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 ⑦沜:同"泮",半月形的水池。 ⑧何立端公:指何如宠。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薑(jiāng)坞先生"指姚范。 ⑨就:完成。 ⑩卒:同"猝",突然。
(姚鼐《游媚笔泉记》)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大 石 出 潭 中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水尤 |
|
②乃记之而 |
|
③被而 之 |
|
④ 客九人饮于是 |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译文: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③翼乎临于溪右
译文:
(4)阅读【甲】文,请概括作者浏览小石潭的感受。
(5)【甲】【乙】两文画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其后的问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
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用“/”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胶 鬲 举 于 鱼 盐 之 中.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入则无法家拂士() (2)仆闻之().跟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
A.苟全性命于乱世 |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C.于时冰皮始解 | D.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可以免于患乎?.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词的的含义。(2分)
(1)来此绝境()(2)无论魏晋()、下面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仿佛若有光 |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四)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3分)
⑴善回人主意▲(2)故中辍耳▲(3) 上尝得佳鹞▲.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分)
(三)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 长跪而谢之▲ (2)寡人谕矣▲ .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
B.以头抢地耳徒以有先生也 |
C.仓鹰击于殿上何至于此! |
D.长跪而谢之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一)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解释划线的词 :
太丘舍去尊君在不
去后乃至元方入门不顾
值胡贼攻郡:吾今死矣,子可去: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远来相视:.翻译: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阅读甲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胡贼退兵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