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荆门:指荆门山。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C.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
D.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2)诗的颈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小诗,说说你的理解(提示:指出修辞 ,解说句子含义)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修辞简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意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秋天(杨炼)
轻轻地把一枚落叶拾起,
轻轻地,不留下一丝叹息。
那是只金色的小船,
载满秋天的回忆。
落叶夹进书册,
花朵却遗失在夜里。
一抹淡淡的初霜,
叫心灵懂得了分离。
分离就分离吧,
逝去的就悄悄逝去。
秋天用红硕的语言叮咛:
生命永远有新的含意。
再不必追悔往事,
更无须怨十艮自己,
轻轻地把一枚落叶拾起,
轻轻地,不留下一丝叹息。朗读时断句和重音处理不正确的一句是( )
A.轻轻地/把一枚落叶拾起 | B.叫心灵/懂得了分离 |
C.生命/永远有新的含意 | D.更/无须怨恨自己 |
作者写秋天是以什么事物为触发点的?围绕它抓住了哪些特征?
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既不悲秋、慨叹人生之无常,也不颂秋、盛赞人生的收获与成熟,而是表达一种用平常心态对待生活的态度。 |
B.诗中用“落叶”来形象地表明人生的聚散离合非常自然,常见,无须追悔,不必怨恨。 |
C.诗的二、三两节抒发了诗人由悲哀到快乐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情感的起伏波澜。 |
D.这首诗的亮点在第三节的“秋天用红硕的语言叮咛:生命永远有新的含意”,意在说明生活中既有美好的记忆,又会不断出现新的内容。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全诗的诗眼是:。
诗的中间四句承上句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写红军战胜困难?你认为诗句中哪些字用得精炼形象?请任选两个加以赏析。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⑴⑵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暮春归故山草堂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①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②待我归。
注释:①辛夷:木兰树的花,一称木笔花,比杏花开得早。②清阴:清凉的树阴。诗歌前两句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现象最能体现故山草堂暮春时的景象。
本诗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幽竹的丰富情感。请结合诗歌后两句,具体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小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上阕写了当年和现今两个场景,各表现了词人的、的心情。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年万里”是作者对往日军旅生活的回忆。 |
B.“泪空流”写出了对自己功名未成的不满与失望。 |
C.“心在天山”和“身老沧洲”构成强烈对比。 |
D.这首词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悲沉,感人至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