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数行下左右皆莫能仰视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杈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内。②籍:项籍,字羽。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力拔山兮气盖世

  

虞兮虞兮奈若何

  

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项 王 泣 数 行 下 左 右 皆 泣 莫 能 仰 视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②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4)成语  从这段故事而来,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5)结合本文,谈谈你对项王这个人物的评价。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14~16题。
宣王好射
齐宣王好射,说①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②。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③之,中关④而止,皆曰:“此不下⑤九石,非王,其⑥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
(《吕氏春秋》)
[注]①说:同“悦”。②三石(dàn):石,重量单位,一石为120斤。③引:拉。④关(wān):同“弯”,指拉满弓。中关,指弓只拉了一半的弧度。⑤不下:不少于。⑥其:副词。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⑴齐宣王好射(2)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
.翻译句子。
①说人之谓已能用强弓也
②其孰能用是
.文段结尾说:“岂不悲哉?”齐宣王究竟可悲在哪里?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9~11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异二者之,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斯人,吾谁与归?
.对上文划线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或者作法在先没有
B.有人 心情 在先 微小
C.或者 作法 在……之前 轻微
D.或许 心情 在……之前 没有

.“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的句式特点是()

A.宾语前置
B.判断句
C.介词结构后置
D.定语后置

. 对“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理解最好的一项是(联系全文来思考)()

A.勉励滕子京以“古仁人”为榜样,做自己的好朋友。
B.表现作者自己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抱负和决心。
C.表达了自己做人为官的追求,也期望友人与己共勉。
D.表现作者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感到惆怅。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勃传(节选)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汎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解释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文()(2)不一字()
.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请你用“/”在相应的位置将其标示出来。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都督开始为何对王勃的欣然接受不高兴?后来又为何改变了态度?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王勃的创作过程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一)文言文阅读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出下列各组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山北之塞/前毖后 B.河曲智叟以应/羊补牢
C.妻献疑/真不知马也 D.始一焉/窥谷忘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用原文的话回答,
愚公以三个理由来反驳智叟:①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高万仞”,意在衬托移山之艰难,愚公品质之可贵。
B.写邻家小孩“始龀,跳往助之”,既表明愚公的事业受到众人的拥护,也与智叟的言行形成强烈的对比。
C.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地伟大气魄和顽强毅力。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愿望,这是用浪漫主义手法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赞扬,也隐喻愚公的理想是不现实的,是凡人不可能实现的。

阅读《口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③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 选段出自写的《口技》,全文编入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集
.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于厅事之东北角或重于泰山 B.其夫呓语其如土石何
C.妇拍而呜之敏而好学 D.以为妙绝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A.会宾客大宴() B.妇抚儿乳()
C.以为妙绝() D.宾客意少舒 ()

.把下列句子解释为现代汉语。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下列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选段记叙了口技表演者一段精彩表演,记叙有条理而又曲折多变。
B.选段语言准确、生动。如“含乳啼”和“絮絮不止”准确表达两个孩子年龄差异。
C.选段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结合起来,更突出口技表演者之“善”。
D.选段中的“遥闻深巷中犬吠”,《小石潭记》中“闻水声,如鸣佩环”和《与朱元思书》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都是以动写静,烘托寂静的气氛。

.第一段中用四个“一”列举道具,有何用意?可否把“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改为“桌、椅、扇、抚尺各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