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养鱼记
【北宋】欧阳修
折檐①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②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③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④,全其自然。纵锸⑤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⑥其上,潜形于毫芒⑦; 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⑧也。
乃求渔者之罟⑨,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⑩!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选自《居士外集》)
【注释】①折檐:屋檐下的回廊②非非堂:作者刚刚出仕,在洛阳做留守推官时所建在衙厅西侧③洿(wū):地势低洼的地方。④甃(zhōu)砌池壁。筑:夯底土。⑤锸(chā)铁锹。浚:挖沟疏通水路。⑥偃息:休息⑦潜形于毫芒:在毫末之中隐藏了自己的身体⑧舒忧隘而娱穷独:释放忧愁郁闷的心情,在困厄孤独中快乐起来。⑨罟(gǔ):渔网。⑩无乃……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不是……吗”“恐怕……吧”。 嚚(yín)昏:愚蠢糊涂。
(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②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③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折檐之前有隙地。 |
怪而问之。 |
B.因洿以为池。 |
童子以为斗斛。 |
C.任其地形。 |
不能广其容。 |
D.微风而波。 |
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4)下列六个句子分成为四组,全部描写鱼池的一组是。
①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②.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③湛乎汪洋,晶乎清明,④微风而波,无波而平⑤若星若月,精彩下入。⑥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A.①②⑥B.①③⑤C.③④⑤D.②④⑥
(5)文章结尾,作者“感之而作《养鱼记》”,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有怎样的感想。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②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③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④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⑤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⑥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⑦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此:指滁州。②掇:拾取,这里指采摘。③刻露:清晰地显露。④幸:庆幸。⑤本:根据。⑥上:皇上。⑦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野芳发而幽香发:(2)佳木秀而繁阴秀:
(3)掇幽芳而荫乔木芳:(4)遂书以名其亭焉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翻译: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翻译:【甲】【乙】两个文段都紧扣一个“乐”字来写,请说说你从中读出了哪些“乐”。(用文中词句或自己的话回答均可)(2分)
答:
文言文阅读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人恒过然后能改()
(3)入则无法家拂士()
(4)必先苦其心志()翻译下列句子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本文开头连用六个句子列举六个人物的事实,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本文论述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说一说个人成才的主观条件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1)有善术者()
(2)居数月()
(3)人皆吊之()
(4)其马将胡骏马而归()翻译下列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战争的惨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战争的惨烈?
作者反复写福祸,有何用意?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节选)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云归而岩穴暝暝: (2)野芳发而幽香芳:
(3)至若春和景明景: (4)而或长烟一空一: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4分)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根据选文,填写下表。(3分)
篇目 |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 |
相同的内心感受 |
《醉翁亭记》(节选) |
||
《岳阳楼记》(节选) |
文言文阅读
陈涉世家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
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銍、酆、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人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张楚。当此时,诛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广故数言欲亡___________ (2)尉果笞广___________
(3)会天大雨___________ (4)等 死__________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起义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
起义的根本原因_________ ___。(用原文回答)陈涉准备为起义提出的策略口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选文中写陈胜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分)
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它具有哪些才能?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