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而尝极东方。 |
②沃天沃日,势极雄豪 |
B.①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
②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
C.①岂爱人之善 |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
D.①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
②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夹背。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3)上文第二段中作者推测王盛的用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
山市﹙26分﹚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山市》选自《》,作者,代家。﹙4分﹚
给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8分﹚
(1)相顾惊疑。()
A.照顾 B.看 C.拜访
(2)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A.像 B.若干 C.如果
(3)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A.细小 B.值得 C.匆匆、忙碌
(4)惟危楼一座。()
A.危险 B.危害 C.高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恒(经常)不一见相顾(看)惊疑 |
B.始悟为(成为)山市以(用)亿万计 |
C.惟(只有)危楼一座则明(明显)渐少 |
D.或凭(凭借)或立与世无别(差别) |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 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C.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 D.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
判断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6分﹚
(1)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2)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山市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叫“鬼市”?﹙4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便要还家( )(2)绝境( )
(3)俨然( )(4)具答之( )
2用原文语句回答。
(1)文中写渔人对桃花源总体感受的词语是________。
(2)写桃源人社会风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为什么写桃林的自然景色?
3你认为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有哪些?
4“桃花源”有自然美景,堪称人世佳境,是人类对大千世界的憧憬,是对理想人生的梦幻。请描写你心中理想的人生境界。并说说如何实现这一理想。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幼 时 记 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加点词。
①私拟作群鹤舞空()②项为之强()
③又留蚊于素帐中()④徐喷以烟()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翻译句子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简答
①写出来自本文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思。
②文章围绕“记趣”这一中心,写了哪几件趣事?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下面各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不以兵革之利()(2)环而攻之而不胜()
(3)委而去之()(4)是天时不如地利也()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
A.正确的道理 | B.统治的方法 |
C.“地利”与“人和” | D.施行仁政的治国之道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阅读《人琴俱亡》片段,完成下列各小题。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
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解释下列加点字。(3分)
俱病笃( )弦既不调( )了不悲(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两组是()()(2分)
A.王子猷、子敬俱病笃人琴俱亡 |
B.子敬素好琴又留蚊于素帐中 |
C.人琴俱亡亡羊补牢 |
D.何以都不闻消息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E. 而子敬先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2)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课文开头写子献是“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恸绝良久”?(2分)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书中许多故事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其中的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