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黄雚①,其状如樗②,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③,浴之已疥④,又可以已胕⑤.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⑥而黑端,名曰豪彘⑦。
注:①黄雚guàn:草名。②樗chū:树名。③赭:赭石,就是现在所说的赤铁矿,即古人使用的一种黄棕色的矿物染料。④疥:疥疮,一种皮肤病。⑤胕fú:浮肿。⑥笄: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扎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⑦豪彘:即豪猪,俗称箭猪。
(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起阴多铁 阴风怒号 B. 其名曰黄雚 名之者谁
C.白华而赤实 其实味不同 D.其状如豚而白毛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下列选项中的“于”,与“北流注于渭”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积于今六十岁矣 B.受地于先王
C.万钟于我何加焉 D.告知于帝
(3)翻译句子。
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
(4)请在横线上,将句子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 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
课外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8分)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以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先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犹复以为将()
②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③桓公怒,欲倍其约()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弃信于诸侯,先天下之援,不如与之。通读全文,你认为曹沫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完成小题。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理解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今吾以十倍之地徒以有先生 |
B.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C.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专诸之刺王僚 |
D.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
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文:寡人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 |
B.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因为安陵君是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
D.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译文:那韩国、魏国灭亡了,可是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表现了唐雎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 |
B.选文第一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是故事的高潮部分。 |
C.选文第二段写秦王终于屈服,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这是故事的结局部分。 |
D.选文第二段写秦王的阴险狡诈,表面屈服,实际还想威胁唐雎。 |
文言文阅读。阅读《爱莲说》完成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2)不蔓不枝(3)陶后鲜有闻(4)宜乎众矣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从下面的句子中选出“之”字用法及意义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相同的一项。()
A.花之隐逸者也 | B.何陋之有 |
C.两狼之并驱如故 | D.渔人甚异之 |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梁惠王曰:“晋国①,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②,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④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注释】 ①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梁(魏)惠王自称魏国也为晋国。 ②比:替,为;洒:洗刷。③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④梃:棍棒。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 分)
①寡人耻之()②愿比死者一洒之()
③地方百里()④入以事其父兄()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A.以塞忠谏之路也 | B.以残年余力 |
C.必以分人 | D.以光先帝余德 |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王 如 施 仁 政 于 民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⑵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孟子思想核心是“仁政”,说说这篇文章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种思想?(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⑴月色入户:。
⑵念无与为乐者:。
⑶遂至承天寺:。
⑷怀民亦未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填空。(5分)
⑴本文描写景色的句子主要是第句,此处描写的景色可用□□□□这四个字来概括其特点。(3分)⑵这篇文章运用了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心境。(2分)《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自嘲是“闲人”,你认为他是“闲人”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