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三闾祠①
(清)查慎行
平江远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注释:①三闾(1ǚ)祠:位于湖南汩罗。②漠漠:这里形容荒凉寂寞。③岁时:节令。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是马也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湘兰沅芷年年绿
(2)翻译句子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3)用“/”划分朗读节奏(各划1处)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平江远山极目回。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A.问所从来,具答之。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孔子云:“何陋之有?”
(5)“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这两句是化用屈原《离骚》中的“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请结合乙文,赏析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
(6)甲乙两文都在谈人才问题,甲文指出因为①“ ”的现实,造成了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终被埋没,摧残:乙文中,作者认是②“ ”导致了屈原终被放逐的命运。(请用课文原话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按部①行②县,县令某墨③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庆初未之觉也。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试爇④之。”曰:“爇而不能燃也。”庆笑曰:“不能燃乌用烛为?”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顾谓令曰:“汝烛不燃,易可燃者。自今慎勿复尔。”令出,益大恐,辄解印绶而去。庆亦终不以银烛事语人。
[注释]:①部:规定,程序。②行:巡视,考察。③墨:贪墨,贪财。④爇[ruò]:点燃,焚烧。
(二)
尚书刘南垣公,请老①家居。有直指使者②,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③,家常便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唯脱粟饭④,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⑤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直指喻其训,后不敢以盘餐⑥责人。
[注释]:①老:告老。②直指使者:官名,③治具:下厨房,烧饭。④脱粟饭:即糙米饭。⑤饮馔:指酒肴。⑥盘飧:盘中之食物,亦称盘餐;在此引申为饮食。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贮以故筐(先前) | B.汝烛不燃,易可燃者(改换) |
C.郡县患之(担心) | D.比食至,唯脱粟饭(等到)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爇而不能燃也 人不知而不愠 |
B.饰白银为烛以献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 |
C.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D.时使然耳吴广以为然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庆亦终不以银烛事语人。
②直指喻其训,后不敢以盘餐责人。丰庆告诫墨吏与刘南垣劝谕门生,言行不同,但效果相同。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两人在劝诫别人时都注意了什么?
雨雪不寒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公被狐白②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③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①霁:雨雪天晴。②狐白:狐狸腋下的白毛。③闻命:听从教诲。解释划线字。
(1)公被狐白之裘()(2)逸而知人之劳( )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从这个故事中你认为齐景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⑴?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性嗜酒()
(3)造饮辄尽()(4)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小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请广于君(广:扩充) |
B.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谢:道谢) |
C.大王加惠(加惠:给予恩惠) |
D.秦王怫然怒(怫然:盛怒的样子) |
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A.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
翻译下列句子。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读文章第一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实际是包藏祸心,以强凌弱?请简要分析。
唐雎与《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填人名)一样以出色的外交才干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唐雎在这次外交事件中的说话技巧给了你哪些启示?( 3分)
文言文阅读。(12分)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②。朔曰:“此非唇舌所争,尔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耳。”乳母既至,朔亦侍侧,因谓曰:“汝痴耳!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帝虽才雄心忍③,亦深有情恋,乃凄然④愍⑤之,即敕免罪。(选自《世说新语·规箴第十》)
【注释】①申宪:申明法令,指执行法令。②东方朔:汉武帝时任侍中。③心忍:心狠。④凄然:形容悲伤。⑤愍(mǐn):同悯,怜悯。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标一处)
汉 武 帝 乳 母 尝 于 外 犯 事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3分)
①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
②当屡顾帝()
③母既至()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从上文看,东方朔的“智慧”表现在哪里?(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