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两组文言选段,完成各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我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慍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史记•孔子世家》)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

【注释】①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②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③所设行:措施和作为。④用事:当政,掌权。⑤徒役:服劳役的人。⑥穷;走投无路、困厄。⑦滥:不加节制,乱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曲肱而枕之

  

②威武不能屈

  

③军于城父

  

④士不可以不弘毅

  

⑤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在陈蔡被围,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孔子为什么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请结合甲乙两部分材料加以综合分析。

(4)对甲、乙两组文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称赞颜回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表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要能自得其乐。

B.孟子认为符合仁、礼、义的策略才是“正道”,所以公孙衍、张仪之流不是大丈夫。

C.在几段选文中,对“贤者、士、仁者、君子”这几种人的道德要求是趋向于一致的。

D.选文中“安居、小人、存心”三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我们最常用的意思相同。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公输》)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子墨子九之()(2)在宋城上而待楚矣()(3)子墨子之守有余()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牒为械丛草为林 B.胡不乎死而后,不亦远乎
C.人有百手,手有百指杀臣 D.胡不我于王才美不外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阅读以上文段,说说你认为墨子能说服楚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 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 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①以示儿子②,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 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 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节选自《各氏春秋•异宝》)
【注释】①抟(tuán)黍:捏成团的黄米饭。②儿子:小孩。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其所者异也(   )(2)王封我矣(   )
(3)必无利地(   ) (4)其知精(   )
下列加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王果美地封其子幽阴深邃奇(张岱《于园》)
B.此其地不利,名甚恶峨冠多髯者(魏学洢《核舟记》)
C.道德至言以示贤者曾不能损魁父丘(列子《愚公移山》)
D.所取弥粗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翻译下列句子。
⑴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根据本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应当怎样正确面对取舍。

【甲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选自《出师表》)
【乙文】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2)由此观之,王之甚矣。()
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侍卫之臣不懈于四境之莫不有求于王
B.此危急存亡之秋也臣知不如徐公美
C.忠志之士忘身外者臣之客欲有求
D.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数月之后,时时间进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是甲、乙文段共同的话题,但劝说方式各不相同,诸葛亮采用了的方式,邹忌采用了的方式。
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乙段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阅读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陈涉世家》选段,完成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乙】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休祲降于天休祲:②辍耕垄上之:
下面句中加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王尝闻布衣怒乎?怅恨久
B.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臣本布衣
C.与臣将四矣庸者笑应曰
D.燕雀安知鸿鹄之哉寻向所

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语言描写的手法塑造人物,甲文中唐雎面对秦王“天子之怒”的威胁时,以“布衣之怒”相对。表现了他的布衣精神。乙文中通过记叙陈胜与佣耕者的对话,表现了陈胜的性格特点。
请你谈谈甲乙两文给你的启示。

【甲文】秦王拂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传》)  
解释加线的字。
(1)休祲降于天()(2)环堵萧然()
下列加线词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人也安陵君其寡人
B.安陵君许寡人亲旧知如此
C.黔娄妻以五十里地存者
D.安陵君因使唐睢使秦不汲汲富贵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从表达方式来看,甲文主要采用来塑造人物形象;乙文则于平淡、客观的之中表现人物。
“士”是战国时期一个特殊的阶层,唐睢可谓是“士”的杰出代表,陶渊明则是东晋知名隐士,这两位的行事作风你更欣赏谁?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