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爱莲说》,完成小题。( 14分 )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⑴、陶后鲜有闻( ) ⑵、亭亭净植( )
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⑷宜乎众矣( ) 翻译下列句子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
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①!宜礼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
人,使各有配偶,垦艺②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
倾之,延徽逃奔晋阳。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
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待之益厚。
【注释】①牧圉:到牧场中放牧。 ②艺:种植。
(选自《资治通鉴·后梁记》)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意思。
⑴宜礼而用之⑵当复诣契丹耳⑶向者何往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
B.立市里,以处汉人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
C.德明问所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D.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原句: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韩延徽在契丹国被重用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原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答出两点。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⑴猛浪若奔 ⑵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⑶潭中鱼可百许头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从甲、乙两文中找出从侧面写“水清”的句子。
甲文:;乙文:。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翻译句子。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文言文阅读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①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②,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注】 ①畋:打猎 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③欲拨其乱,宁可得乎:想革除隋的暴政,怎么办得到?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陛下废万机百废俱兴 |
B.亦以为足不足为外人道也 |
C.诚非所宜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D.狂态发耶舜发于畎亩之中 |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遂笑而释之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
B.今因隋之侈见藐小之物 |
C.实谓惩其奢淫既克,公问其故 |
D.今于隋宫之内万钟于我何加焉 |
根据你对文意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叙述了苏世长善辨的三件事,从三件事中可以看出苏世长是一个能言善辩、敢于直谏、劝谏讲求方法的忠臣。 |
B.苏世长直言进谏,即使触及禁忌,却没有触怒皇帝。由此也可以看出李渊也是一个比较开明的君主。 |
C.劝告高祖必须节俭,不要奢侈淫逸,以免步隋的后尘,招来灭国之祸。这件事,充分体现了苏世长的胆气和为国忧民的忠心。 |
D.苏世长不知宫殿乃李渊所建,以为是隋炀帝所作,因此高祖非常生气。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文】(明太祖)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宋濂,字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每燕(同“宴”)见,必设坐命茶,每旦必令侍膳,往复咨询,常夜分乃罢。(选自《明史》)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益慕圣贤之道()(2)常夜分乃罢()
(3)抑可谓贤矣()(4)每旦必令侍膳()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门人弟子填其室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
C.善者与臣友,臣知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
D.故余虽愚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明太祖)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3)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上述两段文言文都与明朝学者宋濂有关,结合两段文字具体分析宋濂是一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