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 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①?
﹣﹣欧阳修《归田录》
(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 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 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 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 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 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 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才能游刃有余。(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无他,但手熟尔 |
但: |
②尔安敢轻吾射 |
轻: |
③老翁手一短柄斧 |
手: |
④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 |
则: |
(2)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
(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⑷执策而临之(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人才和对统治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作者看来,“千里马”和“伯乐”谁更重要?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③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⑧。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廉范:廉颇的后代。 ②故事:按旧例。 ③虏:敌人。 ④移文:发文书。 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 ⑥交缚:交叉缚扎。 ⑦热火:点火。 ⑧星列:象星一样布满。 ⑨待旦:等到天亮。 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望其旗靡( )会匈奴大入塞( )
俄而,斩首数百级( )范兵不敌( )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只划一处)
虏 众 盛而 范 兵 不 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之时,第二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之时(用原文填空,2分)。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__________________ 。(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理1分)
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 ,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
阅读理解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手?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嗜:________ ⑵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造:__________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赞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体现了五柳先生的品德;“传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简陋。“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脊骨。③瘳: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惧而谋诸医(谋划) | 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
C.疾未易为之(变换) |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 |
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以: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 |
B.且: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
C.虽: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
D.而: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②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文中“念无与乐者”“念”的结果是。
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描绘了一个的美妙境界。
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⑴;⑵。
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