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比较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甲】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列子•汤问》)
【乙】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 ①,加涂其上 ②,必将挠 ③. 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④。"高阳应曰:"缘 ⑤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大理也。
(选自《吕氏春秋•别类》)
【注释】①生:湿。②加涂其上:加上粉刷的东西。③挠:弯曲。④败:坍塌。⑤缘:根据。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何 苦而不平
②室之始成也 善
(2)文中划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B.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C.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D.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大理也。
(4)对于甲乙两文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B.甲文告诉我们做一件事不要受外界影响,应坚持不懈。
C.乙文告诉我们要依据实际经验从长远整体的角度去做事。
D.乙文告诉我们考虑问题不应太过于全面,否则太浪费时间。
课外文言文阅读
读书佐酒(元)陆友仁
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
觇⑤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选自《研北杂志》)
【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②外舅:岳父。③率(lǜ):标准。
③子弟:家中的晚辈。⑤觇(chān)偷看。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好饮酒(2)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以一斗为率(把、用) | B.击之不中(指代副车) |
C.遂满饮一大白(于是、就) | D.与上会于留(在) |
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内文言文阅读
马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 B.食不饱,力不足/设酒杀鸡作食 |
C.安求其能千里也/衣风雨不动安如山 | D.策之不以其道/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结合本文与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附加题
东坡画扇( 何莲)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①,有陈诉②负绫绢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出自宋·何远《春渚纪闻》)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陈诉:状告解释下面句中画线的词。
(1)公熟视久之。 熟:(2) 非故负之也。 负: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 | ”标出来。
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从本文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
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从中可以看出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公输盘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何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喏。”
……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公输子之意/略无慕艳意 | B.吾知所以距子矣/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者也 |
C.舍其锦绣/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D.虽杀臣,不能绝也/群响毕绝。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用原文填空。本文用公输班的“口口”, 墨子的“口口”表现了模拟战斗的激烈。用一个字“口”点明了公输班已经技穷。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造云梯之械”,表明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宋国形势危急;从“行十日十夜”中可以看出时间非常紧迫,也表现了墨子不辞辛劳的精神。 |
B.墨子见到公输盘,就提出“愿借子杀之”,而且进一步说“请献十金”,其真正的意图是激怒公输盘,诱使他进入自己设计的圈套。 |
C.墨子最终能说服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原因在于:墨子锋利巧妙的言辞;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 |
D.墨子用五个“不可谓“的目的是:步步深入地揭示公输盘“义”的欺骗性,使公输般陷入矛盾之中,体现了墨子非攻(反对不义之战)的思想。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0分)
于令仪不责盗
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②人也,长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⑤,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⑥足以衣食。”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注释】① 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③长厚:为人忠厚。 ④忤:触犯。 ⑤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万铜钱。末句“卒为良民”中“卒”的意思与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卒买鱼烹食 | B.故余虽愚,卒有所闻 |
C.生卒年不详 | D.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2)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