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①和②的名称:①是   ,②是   

(2)实验室常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该发生装置可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氧气的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

(3)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固体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则二氧化锰的   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实验结束后,欲从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中回收二氧化锰,需要进行溶解、   洗涤、干燥等操作.

(4)向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倒入迅速冷却的沸水,立即塞紧穿有两端开口细玻璃管的橡皮塞,用注射器向玻璃管中注水至P处,装置如图2所示.

①手拿集气瓶在水平面上摇晃数十次后,看到玻璃管中的液面将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说明有少量氧气溶于水中

b.应保证装置有良好的气密性

c.用迅速冷却的沸水是因为其中几乎不含氧气.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氧气的制取装置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测定某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荣同学取该硫酸样品200g,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完全反应后,收集到0.8g氢气,计算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酸碱中和反应进行了如下研究。

【实验过程1】对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 应,要证明它们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可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请根据上图所示实验步骤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向试管中加入1~2ml稀氢氧化钠溶液

  

NaOH与HCl

发生了中和反应

  

  

【实验过程2】对于某些有明显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氢氧化铝的反应,观察到有  的现象,就可以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 示:氢氧化铝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其化学式为Al(OH)3]

【实验反思】

(1)有同学提出也可以使用石蕊溶液代替酚酞溶液进行【实验过程1】的实验。你认为  (填“酚酞溶液”或“石蕊溶液”)更适合用于验证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你的理由是  

(2)对于没有明显现象出现的酸碱中和反应,我们可以借助  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反应或反应进行的程度。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装置可选择  (填字母),为了便于观察氧气是否集满,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2)装置B的错误是  

(3)实验室用改正后的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选用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  (填字母),若用F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气体从  (填“a”或“b”)端通入。

初中化学课本中的部分实验如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实验。将导管放入水中的目的是  ,证明装置不漏气的现象是  

(2)图2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在锥形瓶瓶塞上的玻璃管外端套一个瘪气球,瘪气球的作用是  

(3)图3是过滤液体的实验。倒入液体时漏斗内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  

(4)图4是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其中的花朵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纸花。把石蕊小干花一半喷水后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石蕊小干花喷一半水的目的是  

为验证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化学小组同学用各自实验台上提供的药品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甲组同学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振荡后溶液仍为无色,此现象  (填“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2)乙组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试管中出现了“怪现象”﹣有气泡产生。同学们通过讨论一致认为乙组同学所用的NaOH溶液已变质,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变质的NaOH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  

猜想二:NaOH、Na2CO3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进行实验】

①操作I的名称是  

②滴加酚酞溶液后的现象为  ,证明猜想二成立。

③小丹同学用CuSO4溶液代替酚酞溶液也证明了猜想二成立,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交流】实验室的化学药品应密封保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