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合理改进实验装置,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是实验室制取CO 2的装置,实验中收集集满一瓶CO 2后,应将盖有玻璃片的集气瓶 (选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2)有两位同学对图甲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进行了简化,简化后的装置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其中可行的是 .
某化学活动小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即使实验现象相同,其变化的实质也可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Ⅰ:在集气瓶底部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再将注射器中的水注入瓶中,振荡。
实验Ⅱ:向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现象分析]上述两个实验过程中,U形管中液面均出现 (填“左高右低”或“左低右高”)现象,其中实验Ⅰ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实验Ⅱ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归纳总结]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
[拓展延伸]在探究白色固体的组成时,也需考虑相同现象是否存在着本质区别。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白色固体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1:甲同学取一定量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振荡,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感觉到放热现象,说明白色固体中没有 。
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足以证明碳酸钙的存在,其理由是 。
步骤2:为进一步得出准确的结论,他们进行了下面所示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现象 |
(1)将步骤1试管中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 。 |
溶液由无色 变成红色 |
白色固体中 含有 |
(2)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 。 |
有气泡产生 |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
(1)写出①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
(3)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选用E装置收集气体时,表明气体已集满的现象是 。
(5)F装置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瓶中液体是澄清石灰水,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实验可得出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 。
(2)B中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3)C中两支试管内产生气泡速度不同,由此可知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是 。
(4)D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时,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最多有 种情况。
已知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D是红棕色固体,E、F常温下为无色气体,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A所属物质类别是 (填“酸”“碱”或“盐”)。
(2)C的化学式是 。
(3)F的一种用途是 。
(4)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金属起着重要的作用。
(1)青铜是铜锡合金,其属于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某些铁制零件防锈措施是涂油,其防锈原理是 。工人师傅常用稀盐酸除铁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铝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制造业,可增加飞机的载重量以及提高运行速度,这是利用了铝合金 (答一点即可)的优良性能。
(4)向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后,对混合物进行过滤,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