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减少CO 2的排放,或将CO 2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其中一种途径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 2,并将CO 2储存或利用,反应流程如图所示。
(1)反应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 。
(2)上述反应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3)若反应分离室中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 2CO 3溶液100千克,求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CaCO 3的质量(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向一定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某碳酸钠溶液.实验过程中,产生气体质量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碳酸钠溶液中Na2CO3的质量是多少?
(3)若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则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并填空:
[猜想假设]
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猜想三: .
[查阅资料]
(1)BaCl2溶液显中性
(2)Na2CO3溶液与BaCl2溶液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用小试管取少量固体样品加水完全溶解,再滴加过量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猜想 不正确 |
(2)取(1)中的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
|
猜想二正确、猜想三不正确 |
[实验结论]
该氢氧化钠样品已部分变质,其化学成分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引起Na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交流]
(1)实验室应 保存氢氧化钠;
(2)某同学认为用CaCl2溶液代替BaCl2溶液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另一位同学认为不可以,理由是:CaCl2溶液和NaOH溶液相混合也会出现 .因为Ca(OH)2是 .
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倡导“低碳”生活.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可采取的措施有:(任写三条即可)
(1) ;
(2) ;
(3) .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造成下列实验后果的原因可能是:
(1)加热固体时试管炸裂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紫红色: ;
(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结果偏低 。
某同学用盐酸与氢氧化钠按照如图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3)以下证明盐酸过量的操作及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滴加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
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D.加入金属Zn片,产生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