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式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侯之。母日:“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式仕为郡功曹.后元伯寝疾笃,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悲叹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审:确实。②功曹:官名。③岂:大概,或许。④圹kuàng:墓穴。⑤窆biǎn:落葬下棺。⑥柩jiù:棺材。

(1)下面是某同学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共克期日﹣﹣查词典,从“能够”“约定”等义项中判断“克”为“约定”。

B.具以白母﹣﹣联想到“表白”“告白”中的“白”,推断其义为“告诉”。

C.必不乖违﹣﹣联系上下文“巨卿信士”和母亲的话语,推测其义为“违背”。

D.恨不见吾死友﹣﹣回忆“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推知“恨”义为“悔恨”。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元伯坚守两年之期,范式千里赴约,二人均是信义之人。

B.范式驰往奔丧,为元伯守墓种树,不愧为元伯的“死友”。

C.张母“望之”就断定来者是范式,侧面衬托范张情谊之深。

D.文末“会葬者”落泪,是因为众人都对元伯病逝极度悲痛。

(3)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回答①②题。

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

①范式“具告太守”的内容是什么?

②太守为什么会“许之”?

(4)你如何看待第二段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请结合相关内容回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日中()(2)太丘舍()
(3)去后至()(4)相而去()
选出下面各句中“之”字含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A.友人惭,下车引之 B.其邻人之父亦云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近塞之人有善术者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怎样的做人道理?(至少写出两点)


你认为元方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文言文阅读 (11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释加线的字。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交辉:
(2)未复有能其奇者与:
(3) 无与为乐者念:
(4)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甲】文中表现作者自得与自豪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乙】文中作者月下抒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绝巘/多生怪柏。 B念/无与为乐者。C巴东三峡/巫峡长。 D水陆草木/之花。
【甲】和【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自然景物,但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试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蒋氏大戚,汪然而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敢安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1)汪然而出()(2)则久已矣()
(3)乡邻之生日蹙()(4)谨之()
蒋氏在文段的自述中,从哪几方面进行比较?
[答]


蒋氏自述的话中有两层内容,请用简洁的话予以概括。
(1)(2)
本文的主旨是
表明作者写作本文目的的句子是
文段中“熙熙而乐”怎样理解?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意图?
[答]
翻译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译文: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1)黑质白章()(2)然得而之以为饵()
(3)可以大风()(4)岁其二()
“异蛇”的“异”主要表现在:
(1)外观“异”
(2)毒性“异”
(3)功能“异”
“太医以王命聚之”的原因是

“永之人争奔走焉”的原因是
本文段暗示了
翻译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译文:

柳敬亭传(节选)
黄宗羲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矣。”又期月,生:“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注释】①无赖:刁钻,不讲道理。②倾动:使人倾倒动容。③莫后光:人名。下文的“优孟”也是人名。④机变:机敏灵活。⑤鸣:扬声名。⑥句:同“勾”,勾画。⑦欢咍嗢噱:欢快大笑。⑧缙绅:指官绅。⑨旅会:大聚会。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柳 敬 亭 者 扬 之 泰 州 人
(2)使 人 之 性 情 不 能 自 主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
(1)犯法当()(2)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3)方俗()(4)期月而诣莫生()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文中画线句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柳敬亭最终能够技艺精熟、被人“称善”的原因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