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请你参与“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阅读活动,完成各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妙赏亭

[明]祁彪佳

       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子瞻于匡庐道之矣。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层霄而上。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十年尘土肠胃。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然。而众妙都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

(选自祁彪佳《寓山注》)

【注释】①暱:同“昵”,亲近。这里指挨近,靠拢。②掖:搀扶。挟持。③沤:水中气泡。④都:汇聚。

【亭之址•有讲究】

(1)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

(2)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答题。

①解释【甲】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临:  

②请从【乙】文中找出直接写妙赏亭建造位置的句子。

【亭之景•有情味】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②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

【亭之名•有因由】

(4)祁彪佳为什么把亭命名为“妙赏亭”?根据【乙】文中的画线句,简要回答。

【探究成果】

(5)请你补全“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活动收获卡。

活动收获卡

       亭不仅是实用之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亭,虽由人作,宛自天工。亭的选址,依山傍水;亭的环境,美不胜收。观赏者眼中有景,情由心生,寓情于名。欧阳修自问自答,道出亭名,体现了他①  的心态;祁彪佳名亭为“妙赏”,感叹“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流露出他②  的心情。

       不知不觉中,亭成了古人怡情寄趣的载体。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五柳先生传
[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读书,不求甚解;
②亲旧知其如此,置酒而招之。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以”和“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物喜,不己悲。(《岳阳楼记》)
B.家贫,无从致书观。(《送东阳马生序》)
C.历历在目,亿万计。(《山市》)
D.固国不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五柳先生“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他的“志”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1.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每期赋役②事决退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3.

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

11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不物喜天下之忧而忧
翻译下面的句子。
微斯人,吾谁与归?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先辉写照,请写出一个具体事例。

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选自《三峡》)
【乙】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c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从其后西二里,蹑⑤峻凌崖。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崖骈⑦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
【注释】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⑤蹑:踩、踏。⑥穹:隆起。⑦骈:并列。
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隐天日:____(2)或王命急:____ (3)有峰东而下:____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渡溪     而或长烟空(《岳阳楼记》)
B.即清碧下流也 水陆草木花(《爱莲谚》)
C.与对崖骈如门 隳乎南北(<捕蛇者说)
D.耸下削     书谏寡人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恐伤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组君则不寒矣民则寒矣。"公曰:"善,"令罢役。左右以谏曰:"君凿池,不知天之寒也,而春也知之。以春之知之也而令罢之,福将归于春也,而怨将归于君。"公曰:"不然。夫春也,鲁国之匹夫也,而我举之,夫民未有见焉,今将令民以此见之。曰春也有善,于寡人有也,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欤"灵公之论宛春,可谓知君道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起役:即兴办土木工程。②陬(zōu)隅:屋角。③匹春:百姓。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与"灵公之论宛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使 冲烟而飞鸣(《童趣》)
B. 辍耕 垄上(《陈涉世家》)
C. 臣以王吏 攻宋也(《公输》)
D. 戴朱缨宝饰 帽(《送东阳马生序》)
2.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4.

从选文看,卫灵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