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世人无贤不肖,皆言“忍”。若真能忍,则其取祸必少,败事必寡。

       昔里中一富儿素悭,亦能从事于忍。遇仇家欲嫁祸,乃贿一乞丐,于元旦托乞,故出言詈之,富儿不为动;已复詈其妻子,富儿不胜忿,持挺挞之,一击而毙,为仇家所持,竟坐偿。此知从事于忍,至于难忍,而卒不能忍者也。

       刘忠宣公里居,舟行水畔,一人方帽青衫,呼公名大骂,若为不闻也者。其人骂至五里许,倦而返。不逾月,一主政以公差舟行,前一人复骂主事,如骂刘公者;主政曰:“何物怪人?横逆至此。”命抶之二十,不数日死。及死,乃知其宗室而病心者,主政竟坐偿。人乃问忠宣曰:“公何以知此人宗室而不与较耶?”公曰:“余备位卿贰彼知我而故之非有所恃何以及此余故不问。”此烛患于未来,而能忍人之所不能忍者也。

       吁,世之言忍者,能以刘公为法,必能寡过。

选自江盈科《雪涛小说》,有删改)

【注释】①詈:骂。②坐:犯罪。③抶(chì):笞,鞭打。④病心:指患心痛之之疾。⑤备位卿贰:备位,指任职,古时居官的自谦之词。卿贰,即二品,三品的京官。⑥烛:洞察。⑦法:规范,准则,模范。此处指学习的榜样。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昔里中一富儿素悭

  

②其人骂至五里许

  

③一主政以公差舟行

  

④必能寡过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彼知我而故詈之非有所恃何以及此余故不问。

(3)翻译文言文时,将句子中的省略成分补充完整,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请在括号里写出省略的内容。

(①  )遇仇家欲嫁祸,(②  )乃贿一乞丐,于元旦托乞,(丐)故出言,詈之,富儿不为(③  )动。

(4)“以刘公为法,必能寡人过”,因为刘公的“忍”,是智慧的“忍”。请比较刘公与富儿(或主政)的表现,分析刘与公的智慧。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诸葛亮的《出师表》选段,完成小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遂许先帝以驱驰() 恐托付不()
庶竭驽钝()夜忧叹()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文中所说的“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具体指是什么事?用原话回答。
下面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功绩,从列出的五项中任选一项,参考示例,写出其具体的内容。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振,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六出东和收二川七擒排八阵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出师表》选段中哪一句话也表明了诸葛亮“澹泊明志”的志趣?请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选文第一段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论述两汉的历史教训。在原文中用横线标出相应的句子。
从选文看,诸葛亮回顾先帝“三顾茅庐”和“临崩寄大事”的目的是什么?
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下面是诸葛亮祠中的一副对联,请你从列出的四项中任选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鼎足六出,威德咸孚足千秋。
两表:______ __一对:_______ _鼎足:____ ____六出:__ _____
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此皆实用心 B.畅军事家喻户
C.死之臣衣缩食 D.日而待千方百

选段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用原文回答):
(1)
(2)
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高凤笃学
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选自李贽《初谭集》
翻译划线句子
有关“潦水流麦”的故事,中外都有。请再举两例。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刘义庆 《人琴俱亡》)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汤汤②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③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④,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⑤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①志:志趣,心意。 ②汤汤:宽广的样子
③卒:通“猝”,突然。④操:琴曲。⑤逃:隐藏。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A.弦不调 B. 恸绝良久
C.伯牙鼓琴 D.伯牙所

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画两处)
钟子期辄穷其趣。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A.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B.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你认为子猷“月余亦卒”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说明。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解释加点的字。
时有物外之趣。 (2)项为之
一癞蛤蟆也 (4)数十
选出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A.必细察/其纹理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盖/一癞蛤蟆也 D.见/二虫斗/草间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______________”公大笑乐。即公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 》 由南北朝时期南朝 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解释加点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撒盐空中差可
(3)俄而雪骤(4)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下面的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补充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并翻译。
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