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初三化学课在进行氢氧化钠化学性质教学时,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实验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对此同学们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针对以上疑问,第一小组同学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有NaCl和HCl
猜想三:有NaCl和NaOH 猜想四:有NaCl、HCl和NaOH
(2)肖晓同学对以上猜想中有一种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猜想是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同学利用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 测烧杯中溶液的pH |
① |
试纸变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pH<7 |
溶液中有HCl |
方案二 滴加CuSO 4溶液 |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 4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溶液中一定没有:② |
方案三 滴加Na 2CO 3溶液 |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Na 2CO 3溶液 |
③ |
溶液中有HCl |
方案四 滴加AgNO 3溶液 |
再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AgNO 3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溶液中有HCl |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三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表扬,同时指出以上实验结论中有一个是错误的,请你指出错误的结论并说明原因: 。
实验室用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6.8%的过氧化氢溶液与少量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计算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填写下列空格:
(1)黄铜是铜锌合金,将外形完全相同的纯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刻划,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它们的 大小。
(2)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燃烧,然后将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据此可知,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3)用图 A 所示的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该实验的原理是通过 (选填“化学”或“物理”)方法分离或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从而测定混合物中某成分的含量。
(4)用图B 所示的装置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试液)中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 。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 请另外写出一个符合上述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 。
能源、材料、环保、食品等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请从化学的视角分析下列有关问题并填写空格: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
(2)铝合金可用于制造飞机的外壳,铝合金属于 (选填“合成材料”、“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
(3)塑料在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便利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人们把塑料给环境带来的危害称为“ ”.
(4)为了合理膳食,营养均衡,生活中把榨好的蔬菜汁放到面粉中,做成口味独特、营养丰富的蔬菜馒头,这种馒头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和 .
(5)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尿素[CO(NH2)2]属于 (选填“氮肥”、“钾肥”或“磷肥”).
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甲同学和乙同学分别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 A 所示,反应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两种物质反应后,托盘天平的指针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偏转,原因是 。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B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
(3)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 装置中进行。
(4)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选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分子种类 ③原子数目 ④分子质量 ⑤分子数目 ⑥原子质量。
根据下列装置图填空: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仪器后,应先 ,再添加药品。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装置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室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