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知道实验室中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①加热高锰酸钾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③ .
(2)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下列实验步骤已按顺序排列,请你在⑦处补全还缺少的一个实验步骤.
①组装仪器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将药品装入试管 ④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⑤点燃酒精灯给药品加热 ⑥收集气体
⑦ ⑧熄灭酒精灯
(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4)用2N g的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反应可制得氧气a g;如改用加热N g高锰酸钾和N g氯酸钾的混合物,完全反应可制得氧气b g;则a b(填“>、﹦或<”).
已知A~G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D的固体叫做“干冰”;B中只含两种元素,C与E不含相同元素。各种物质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请分析后回答:
(1)D的化学式 。
(2)B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煤的综合利用如图所示:
已知高炉内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C+O2 CO2
C+CO2 2CO
3CO+Fe2O3 2Fe+3CO2
(1)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的过程是 变化。
(2)粗氨水经提纯后可用作化肥,是因为含有植物所需的 (填元素符号)。
(3)焦炭常作为炼铁工业的原料,请你分析焦炭在炼铁过程中的作用 。
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其反应原理之一为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某化工厂消耗117t氯化钠,理论上可生产碳酸氢钠的质量是多少?
(注:在20℃时,将二氧化碳通入含NH3的饱和NaCl溶液中能生成 NaHCO3晶体和NH4Cl溶液)
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树在我市随处可见,银杏果中富含的银杏酸(化学式为C22H34O3)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请你计算:
(1)银杏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
(2)银杏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时,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大试管中,如图所示,结果同学们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他们展开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取少量大试管中的液体,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探究二:反应后大试管中溶液所含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CO2与碳酸钠溶液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
2、NaHCO3溶液呈碱性,能与NaOH反应,且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3、BaC12溶液呈中性,与Na2C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NaHCO3不发生反应
小组成员经过分析讨论,一致认为溶质的成分为Na2CO3、NaHCO3、NaOH中的一种成几种。
[猜想假设]
猜想一:NaOH、Na2CO3
猜想二:Na2CO3
猜想三:
猜想四:NaHCO3
[实验探究]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取一定量大试管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 |
② |
过滤 |
/ |
③ |
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
没有明显现象 |
④ |
取一定量的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适量酚酞溶液 |
|
[实验结论]
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猜想 成立。
[实验反思]
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可以借助反应过程中伴随的实验现象来判断:也可以借生成物的性质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