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①写出一个双球管中可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③相同质量的磷、铁、镁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2)实验室可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CO,然后用CO还原Fe2O3并检验气体产物。已知CO发生装置中的反应为:H2C2O4 浓硫酸 ¯ H2O+CO2↑+CO↑

①A装置中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②写出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要达到实验目的,装置中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 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接              

④从环保角度考虑,还需对以上装置进行改进,请简述改进措施。

(3)将30.9g 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可以得到21.3g 固体物质。请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科目 化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计算含氧化铁240t的赤铁矿理论上最多可炼铁的质量。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当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时发现固体仍有剩余,同学们对此进行了探究(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请你参加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

猜想一:  

猜想二:生成物或杂质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猜想三: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

[实验探究一:验证猜想一]

(1)甲同学取上述反应后的溶液,测得溶液pH=2;甲同学的结论:猜想一不成立;反应前稀盐酸的pH  (填“<”“>”或“=”)2。

(2)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设计和结论不严谨并补充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①配制  (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溶液,测得该溶液pH=7; 实验②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和紫色石蕊溶液后持续通入CO2,溶液变为  色;乙同学的结论:猜想一成立,他的依据是  

(3)丙同学认为甲、乙的实验结论均不严谨或有错误并再次改进和补充了实验:实验③向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后持续通入CO2 至饱和,测得溶液pH=5.6;丙同学的结论:猜想一不成立,他的依据是  

[实验探究二:验证猜想二]

(4)丁同学不断振荡反应容器观察到仍无任何气泡产生;丁同学的结论:猜想二  (填“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探究三:验证猜想三]

(5)戊同学实验后得出结论:猜想三不成立,他设计的实验是  。探究活动结束后,老师进行了点评,同时启发同学们针对此探究还可以进一步反思。

[反思拓展]

(6)该实验探究活动说明:反应物相互接触后能否反应的影响因素有  

(7)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任写一例该因素影响化学反应的实例:  

设计简单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写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14g不纯的氢氧化钾样品(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90.8g水,充分溶解后,继续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8.7%的硫酸钾溶液200g。

求:

(1)样品中氢氧化钾的质量;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里发现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他们对溶质的成分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查阅资料]Ca 2+和OH 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二:NaOH溶液完全变质

[实验探究]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华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步骤一

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 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   成立

步骤二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变红





如果步骤一中白色沉淀由两种物质组成,则两种物质是   (填化学式);步骤二中根据酚酞溶液变红这一现象证明样品中含有   (填字母)。

A.CaCl 2B.Na 2CO 3C.NaOH D.Na 2CO 3和NaOH

[实验反思]

(1)下列物质①BaCl 2溶液、②Ca(NO 32溶液,③Ca(OH) 2溶液、④Ba(OH) 2溶液,不能替代步骤一中CaCl 2溶液的是   (填序号)。

(2)步骤二中用另外一种试剂代替酚酞溶液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