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NO 3) 2、Na 2SO 4、Na 2CO 3、NaNO 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组成,实验小组设计并进行如表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步骤1 |
取样品加入足量水,充分振荡,静置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步骤2 |
过滤后,往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
沉淀全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
(1)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 ;
(2)通过探究,得出的结论是 .
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化学方程式是 ,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 气泡均匀连续的冒出时,开始收集。
(3)用B和E装置制取并收集C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择装置B作为制取CO 2气体的发生装置,其突出优点是 ,若改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 (填"a"或"b")端进入。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欲使用G、H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 (用导气管端口字母表示)
某化学活动小组在一次实验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此时观察到U型管左右两侧产生的现象分别是 ;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型管,发现管内仍有白色固体残留,将混合物过滤后,同学们对滤液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滤液中可能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溶质为NaCl
猜想二:溶质为NaCl和BaCl2
猜想三:溶质为NaCl、BaCl2和HCl
【评价与交流】:你认为以上猜想 不合理,理由是 ;则你的猜想为 ;
【实验探究】小红为了验证滤液成分,取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硫酸钠溶液,观察到无明显现象。由此得出结论:猜想一成立,小刚认为小红的结论不严密,因为 。
为验证你的猜想请填写如表
实验过程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你的猜想成立 |
【归纳与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 。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A图所示实验中,实验结束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瓶内原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答一条);
(2)通过B图实验中的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 ;
(3)C图实验中,实验前预先向水中加入适量硫酸钠的作用是 ;
(4)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时,量取水的操作如D图所示,其他操作均正确,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E图实验中所体现的微观实质是 。
实验室中有下列仪器:
(1)填写标号仪器名称:⑦ ;
(2)实验室制取CO 2并欲得到平稳的气流,应选择发生装置仪器的组合为 (选择一套,填序号),当用如图2装置收集CO 2气体时,气体应从 (填"a"或"b")端进入,写出检验CO 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需要补充的实验仪器为 ,反应方程式为 ;用排水法收集O 2,所得气体不纯的原因可能是 (答一条)。
某化学活动小组在一次实验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此时观察到U型管左右两侧产生的现象分别是 ;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型管,发现管内仍有白色固体残留,将混合物过滤后,同学们对滤液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滤液中可能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溶质为NaCl
猜想二:溶质为NaCl和BaCl 2
猜想三:溶质为NaCl、BaCl 2和HCl
【评价与交流】:你认为以上猜想 不合理,理由是 ;则你的猜想为 ;
【实验探究】小红为了验证滤液成分,取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硫酸钠溶液,观察到无明显现象。由此得出结论:猜想一成立,小刚认为小红的结论不严密,因为 。
为验证你的猜想请填写如表
实验过程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你的猜想成立 |
【归纳与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