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化学课上同学们观察了老师的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想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CuSO 4溶液.下课后,同学们发现静置后的试管底部是蓝色沉淀,上层是无色溶液,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提出问题】上层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1)溶质是Na 2SO 4

猜想(2)溶质是Na 2SO 4和CuSO 4

猜想(3)溶质是Na 2SO 4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Na 2SO 4显中性

【讨论交流】经过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猜想(2)不成立,理由是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选择的试剂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原理

第一组

酚酞试剂

溶液变红

1.由第一、第二组探究实验可得:猜想   成立;

2.第二组探究实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二组

CuSO 4溶液

生成蓝色沉淀

第三组

X溶液

【反思与拓展】经过讨论后,同学认为还可以滴加其他试剂到上层无色溶液中,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你认为第三组滴加的X溶液还可以是   (写一种即可).

科目 化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复方碳酸氢钠片是一种常用的抗酸剂药物,口服后能迅速中和或缓冲胃酸,减少疼痛等症状。复方碳酸氢钠片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做了以下实验:先将复方碳酸氢钠片制成粉末,取10克分多次放入盛有100克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测出加入的粉末质量和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两者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实验后,兴趣小组又往烧杯中加入少量粉末,观察到  ,说明上述实验结束时稀盐酸过量。

(2)计算复方碳酸氢钠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

(3)计算10克粉末与稀盐酸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随着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对充电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最近,某品牌氮化镓充电设备以体积小、功率大深受消费者喜爱。

(1)氮化镓(GaN)是充电设备中的核心材料。查阅资料得知:氮化镓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与氨气(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由此可知,氮化镓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  

(2)氮化镓的制取可通过镓与氨气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来实现,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组成,小明称取了9.3克粉末,向其中加入100克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完全逸出(忽略其他物质逸出),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7.1 克。用pH试纸检测溶液呈中性。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这包白色粉末的成分为  

(3)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一水硫酸四氨合铜的化学式为[Cu(NH34]SO4•H2O,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杀菌剂。它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小明在实验室以氧化铜为主要原料合成该物质,他设计的合成路线如图乙所示:

(1)溶液A中一定存在的溶质为  

(2)溶液B中含硫酸四氨合铜,“一系列操作”是指向溶液B中加入适量  、过滤、洗涤、干燥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研究人员发现大气层中特别是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日益变薄。进入大气平流层的氯氟烃(一类合成有机化合物,应用于冰箱和空调的制冷剂、灭火器等)是造成臭氧层变薄的主要原因。因为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平流层中的臭氧存在如下平衡:O 3 紫外线 O 2+O;而氯氟烃进入平流层后会分解产生氯原子(Cl),进而发生下列反应:Cl+O 3→ClO+O 2;ClO+O→Cl+O 2

研究表明:平流层中1个氯原子大约可以破坏1×10 5个臭氧分子。氯氟烃分解产生的氯原子在上述反应中起着   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