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实验室作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将稀硫酸滴入到8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稀硫酸10克,请计算该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以下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流程示意图.
请根据示意图回答.
(1)托盘天平左盘中固体氯化钠的质量为 g,量筒中水的体积为 mL;
(2)上述溶液取10g加水40g进行稀释,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碳酸钠溶液具有碱性,清洗餐具上的油污,碱性越强,去油污的效果越好,小菁决定对影响碳酸钠溶液碱性的因素展开探究,请你参与.
用不同温度的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6%和10%的碳酸钠溶液,依次测量溶液的pH,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
a 1 |
a 2 |
a 3 |
b 1 |
b 2 |
b 3 |
c 1 |
c 2 |
c 3 |
溶质质量分数 |
2% |
2% |
2% |
6% |
6% |
6% |
10% |
10% |
10% |
水的温度(℃) |
20 |
40 |
60 |
20 |
50 |
60 |
20 |
40 |
70 |
溶液pH |
10.90 |
11.18 |
11.26 |
11.08 |
11.27 |
11.30 |
11.22 |
11.46 |
11.50 |
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回答:
(1)溶液碱性最强的是 (填实验编号).
(2)要得出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与pH变化关系的结论,可选择的一组实验是 (填实验编号),结论是 .
(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的变化与碳酸钠溶液的pH变化关系是 .
(4)将10%的碳酸钠溶液从20℃持续升温到70℃,所测得的pH如下表: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溶液pH |
11.22 |
11.35 |
11.46 |
11.48 |
11.50 |
11.50 |
①当温度介于20℃~40℃时,温度对碳酸钠溶液的pH影响比较 (选填"大"或"小").
②小菁将适量碳酸钠粉末洒在沾有油污的餐具上,并冲入适量的热水,再进行擦洗,达到较好的洗涤效果,这是因为 .
(5)碳酸钠溶于水,有部分碳酸钠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致使溶液呈碱性.实验室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 (填标号).
a.酚酞试液 b.稀盐酸 c.氯化钠溶液 d.氯化钙溶液
(6)欲使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完全转化为烧碱,可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物质(写名称): 或 ,并充分搅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备常见气体,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
(2)装置A为气体发生装置,在试管内的适当位置放入 、 等实验用品以制取氧气,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用装置B收集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 (写一种)。
(4)用装置C收集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选填"a"或"b")处。
(5)装置D是用软塑料管自制的气体发生装置,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塑料管中加入的液体药品是 ,药品加入完毕后,接下来的操作是: 。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已知:甲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金属,丙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其中水溶液呈蓝色。请回答:
(1)甲可能是 ,丙是 ;乙的一种用途是 。
(2)乙和丁反应生成丙,丁可能是 。
(3)写出甲与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4)将甲与丙溶液充分混合后过滤,往滤渣中加入乙的稀溶液,没有观察到气泡冒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 ,可能存在的阳离子是 。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及其化合物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1)如图氧原子结构示意图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填标号)。
a. 表示原子核,带8个单位正电荷
b.氧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有8个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
c.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离子(O 2 ﹣)
(2)构成氧气的微粒是 ,氧气经降温和加压变为液态氧后体积变小,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
(3)水是重要的氧化物,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登山和潜水供氧装置中,过氧化钠(Na 2O 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OH)和氧气,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自然界中氧循环的环节之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6CO 2+6H 2O C 6H 12O 6+XO 2,则X=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