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小龙和他的同学用足量的一氧化碳与10g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该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
(1)上述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课堂上,老师取20g蔗糖放入小烧杯中,加少量水使它润湿,注入10mL浓硫酸,搅拌,同学们看到蔗糖先变黑后“发酵”形成“黑面包”,同时还闻到了刺激性气味,同学们判断黑色固体是碳,原因是浓硫酸具有强 .
形成“黑面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展了探究活动.
【猜想与假设】浓硫酸与碳反应,生成大量气体使黑色固体膨胀.
【查阅资料】
Ⅰ.浓硫酸与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物中有SO2、CO2两种气体.
Ⅱ.SO2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Ⅲ.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不能.
【实验探究】
为验证碳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的气体产物,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并进行如图实验:
【事实与结论】
(1)请将能得出对应结论的实验现象填入表中.
验证气体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SO2 |
|
有SO2产生 |
CO2 |
|
有CO2产生 |
(2)碳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浓硫酸与碳在加热条件下产生大量的SO2和CO2,使黑色固体膨胀,形成“黑面包”,猜想成立.
【反思与交流】
(1)小明同学提出,因老师的演示实验没有进行加热,所以同学们的探究实验无意义,其他同学一致否定了他的说法,理由是 .
(2)若B、E中试剂交换, (填“能”或“不能”)得出有CO2产生的结论,理由是 .
(3)C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 .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常用实验仪器或装置: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常用来收集氧气的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2)小李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并装入试剂瓶备用.
①要完成该实验,如图中还缺少的仪器是 (填名称).
②该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用试纸测定溶液pH值的方法是:将小片pH试纸放在洁净的玻璃片上, ,与标准比色片比较,读出pH,若pH试纸事先用水湿润,测出的食醋pH值 (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
A、B、C、D都是初中化学中最常见的物质,已知B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D含有钠元素,A含有两种元素,C、D分别含有三种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以下转化关系,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C,B可分别与A、C、D反应,C与D可以反应.
(1)A属于化合物中的 (“酸”、“碱”、“盐”或“氧化物”).
(2)反应A→C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D溶液与足量的B反应的现象是 .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多数金属以矿物形式存在于自然界,金属矿物可用来冶炼金属.
冶炼方法 |
反应表示式(其他产生略去) |
代表性金属 |
热还原法 |
金属A的氧化物+碳(或一氧化碳等) |
锌、铜 |
电解法 |
金属B的化合物 |
钾、铝 |
热分解法 |
金属C的氧化物 |
汞、银 |
(1)工业上常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与CO在高温下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用氧化铝冶炼金属铝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若从铅的矿物中冶炼铅,可使用上述方法中的 ,理由是 .
氢氧化钾是一种常见的碱.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依据绿色化学的核心及原则,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设计了制备氢氧化钾的方案,同时还可制得纯碱等物质,具体流程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经略去):
【提出问题1】溶液C中的溶质除氢氧化钾外,还含有什么?
【猜想与假设1】猜想1:K2CO3 猜想2:Ca(OH)2
【实验与探究1】小林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对猜想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溶液C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
猜想1错误 |
同学们经过讨论分析后认为小林的实验结论不严密,理由是 .
【提出问题2】固体D中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2】小军同学经分析认为一定含有CaCO3,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能还含有 .
【实验与探究2】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案,证明固体D中存在猜想与假设2中可能还含有的物质 (所用试剂只能为溶液).
【表达与交流】由反应①和反应②原理制备纯碱的方法就是我国著名的“侯氏制碱法”,请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与评价】请你写出以上物质制备流程方案中体现绿色化学的核心及原则的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