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习小组同学用如图1实验装置来探究鸡蛋壳里含有CO 3 2 ﹣(以CaCO 3的形式存在)的可能性,请你一起参与学习探究。

【讨论交流】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若鸡蛋壳里含有CO 3 2 ﹣实验时广口瓶中一定会产生气泡,玻璃片上石灰水会变浑浊,据此写出有气泡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
【进行实验】小明和小红在各自的实验中均看到广口瓶中产生气泡,小明还看到玻璃片上石灰水变浑浊,而小红却未看到,他们很是好奇,于是进一步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小红的实验中,玻璃片上石灰水为什么不变浑浊呢?
【做出猜想】小红猜想:可能鸡蛋中含有铁等较活泼金属,而不含CO 3 2 ﹣;
小明猜想:可能小红实验所用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过大,挥发出HCl气体。
依据所学化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你认为 的猜想是不合理的。
【实验验证】小红分别取适量等体积的自己实验中所用的盐酸a和小明实验中所用的盐酸b于2支试管中,试管内各盛有同一鸡蛋的碎片,塞上带导管的橡胶塞,并分别将导管伸入AgNO 3溶液中,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
实验中,甲、乙试管内均有气泡产生,同时甲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中没有,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
【实验结论】上述实验说明盐酸a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 (填"大于"或"小于")盐酸b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同时也说明了鸡蛋壳中含有CO 3 2 ﹣的可能性。
【反思应用】(1)实验室制备CO 2时,最好选择 (填"浓"或"稀")盐酸。
(2)实验中发现,与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时,鸡蛋壳碎片比大块鸡蛋壳更剧烈,说明增大反应物 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并填空:
[猜想假设]
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猜想三: .
[查阅资料]
(1)BaCl2溶液显中性
(2)Na2CO3溶液与BaCl2溶液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1)用小试管取少量固体样品加水完全溶解,再滴加过量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猜想 不正确 |
|
(2)取(1)中的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
|
猜想二正确、猜想三不正确 |
[实验结论]
该氢氧化钠样品已部分变质,其化学成分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引起Na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交流]
(1)实验室应 保存氢氧化钠;
(2)某同学认为用CaCl2溶液代替BaCl2溶液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另一位同学认为不可以,理由是:CaCl2溶液和NaOH溶液相混合也会出现 .因为Ca(OH)2是 .
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倡导“低碳”生活.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可采取的措施有:(任写三条即可)
(1) ;
(2) ;
(3) .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造成下列实验后果的原因可能是:
(1)加热固体时试管炸裂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紫红色: ;
(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结果偏低 。
某同学用盐酸与氢氧化钠按照如图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3)以下证明盐酸过量的操作及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滴加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
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D.加入金属Zn片,产生气泡.

人类生活离不开水,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附近河流水质的状况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
(1)要除去水样中的不溶物,可采取的操作是 ;
(2)完成(1)中的操作后,检验所得水样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
(3)完成(2)中的操作后,测定水样为硬水,则日常生活中将它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 ;
(4)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 (填字母代号)
A.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浸灌为喷灌 B.洗菜的水用来浇花
C.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 D.用工业废水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