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关系如图:“﹣”表示相互之间可以反应,“→”表示可以转化生成,其中A是年产量最多的金属,C是一种常见的碱,B和C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品,D是一种气体,D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1)写出C的化学式 ,C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
(2)A放入B的溶液中,可以观察到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类型(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中选择).
(4)D导致温室效应,从而威胁人类生存,我们应该倡导“低碳生活”,下列做法哪些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 (填序号).
A.尽量少用一次性杯筷 B.提倡步行上下学,乘坐公交车上下班
C.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 D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某同学在做中和反应实验时,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向A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的现象是 。
(2)曲线上 点表示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3)C点溶液中含有 种溶质。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看到铁钉表面附着红色物质,分不出是铁锈还是铜,为证明红色物质的成分,将其“刮”下来,放入 溶液中进行验证。
(1)若固体溶解,则该物质为铁锈;铁锈是铁与 反应生成的。
(2)若固体不溶,则该物质为铜;铜可能是铁与 溶液反应生成的。
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按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两种微粒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 不同。
(2)图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
回答下列问题。
(1)2Na+2H2O=2NaOH+R↑,其中R的化学式为 。
(2)水与氧化钙的生成物属于 (填“酸”或“碱”或“盐”)。
某白色固体由BaSO4、BaCO3、Na2CO3、Ba(OH)2中的三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请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已知:BaSO4不溶于稀盐酸)
序号 |
Ⅰ |
Ⅱ |
Ⅲ |
操作 |
|
|
|
现象 |
有气泡产生,固体有剩余 |
有气泡产生 |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最终显 色 |
结论或解释 |
原白色固体中含有
|
原白色固体中含有Na2CO3: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原白色固体中含有BaC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