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认识金属的性质有利于更好地利用金属。
(1)铁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多次亮相,如图展示了铁钉的一系列变化。
I.变化①是铁钉与空气中的 发生了反应。
II.变化②中常见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
III.如表是小明同学记录的锌粉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反应时间与产生气体体积的变化数据:
时间(min) |
1 |
2 |
3 |
4 |
5 |
氢气体积(mL) |
50 |
120 |
230 |
290 |
310 |
实验数据反映,该反应速率的特点是 ,引起该速率变化的原因是 。
(2)将m克锌和铁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固体仍为m克,则反应后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从盐湖中提取的某种矿物主要含有KCl,还有少量MgSO4、CaCl2及不溶性杂质SiO2.从该矿物中提取KCl的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I的主要成分是 。
(2)Y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3)向滤液Ⅱ中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是 。
(4)蒸发溶液得到KCl固体的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 。
S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也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对含SO2的工业废气进行的无害化处理是打赢蓝天保卫战和保护绿水青山的重要措施。
(1)向含SO2的工业废气中喷洒石灰浆[Ca(OH)2]可有效吸收SO2,生成Ca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SO3可用于制备石膏。
(2)用主要成分为Na2CO3的工业废液吸收工业废气中的SO2可得到Na2SO3,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反应过程中溶液组成变化如图所示。
①吸收初期(通入废气体积小于V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不断通入废气,最终产物是 。
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加入明矾,明矾的作用是 。
(2)制蒸馏水时,在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 。
(3)图为电解水的装置。通电前,为增强导电性加入了少量的硫酸钠,再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呈无色。通电一段时间后,a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b试管中的水溶液呈红色,说明b试管中溶液pH 7(填“>”、“<”或“=”)。
某化肥厂生产的一种化肥包装袋上的说明如图所示,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其纯度,取样品5.6克,完全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00克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4.35克沉淀(杂质不与硝酸银溶液反应)。通过计算回答。
(1)所用硝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该化肥是否合格(结果精确到0.1%)。
某同学在学习了氢氧化钠的性质后发现,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对反应是否发生产生了疑问?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反应?②若发生反应,则可能生成什么产物?
[查阅资料]①将二氧化碳缓慢的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先后发生如下反应:2NaOH+CO2═Na2CO3+H2O Na2CO3+H2O+CO2═2NaHCO3
②NaHCO3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Ba(HCO3)2易溶于水。
[实验探究]
实验Ⅰ:将二氧化碳气体缓慢的通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Ⅱ:取Ⅰ中溶液少许与试管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实验Ⅲ:再分别取Ⅰ中溶液少许于A、B两支试管中,向试管A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向试管B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Ⅳ:为了进一步确定溶质的成分,将Ⅰ中剩余溶液低温蒸干,得到白色固体,取白色固体与试管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与结论]
实验Ⅱ中:该同学 (填“能”或“不能”) 确定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实验Ⅲ中: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由实验Ⅲ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Ⅳ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综上所述实验探究可知,实验Ⅰ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 ;
[反思交流]
通常检验二氧化碳时,常选用澄清石灰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