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合金是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但铁制品容易被腐蚀而在表面生成红褐色的铁锈。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寻找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现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1:利用如 图所示装置,将干燥的O2从导管a通入U形管(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如图所示);待U形管内充满O2后,将导管a、b处的止水夹k1、k2夹紧。
步骤2:一段时间后,观察U形管内三处铁丝表面的变化情况。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1中,检验U形管内已充满O2的方法是 。
(2)步骤2中,观察到①处没有明显变化,说明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 (填化学式),②处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③处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纯铁的抗腐蚀能力较 (填“强”或“弱”)。
(3)待U形管内有明显现象后,将b导管插入水中,打开止水夹k2,观察到 现象,说明该条件下铁制品锈蚀过程消耗了O2。
(4)通过上述实验现象,请你提出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不包括制造纯铁): 。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 。
(2)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C和D都可以收集O 2,选择D装置的优点 。
(3)E装置中水的作用 。
某兴趣小组取CaCO 3和CaCl 2的固体混合物7.5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某浓度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后,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41.8g。
烧杯及烧杯内物质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如表。
|
反应时间 |
0 |
t 1 |
t 2 |
t 3 |
|
烧杯及烧杯内物质质量 |
64 |
62.9 |
61.8 |
61.8 |
计算:
(1)生成CO 2的质量为 g。
(2)烧杯中原有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实验室有一瓶常用无色液体的标签模糊了(如图)。为确定该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1:NaOH 猜想2:Na 2CO 3猜想3:NaHCO 3猜想4:NaCl
[查阅资料]NaHCO 3溶液显碱性,NaHCO 3溶液不与CaCl 2溶液反应。
[实验探究]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小亮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 |
猜想1、3成立、猜想2、4不成立 |
|
小丽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3mL稀盐酸 |
立即产生气泡 |
猜想 不成立 |
[交流讨论]
(1)同学们一致认为小亮的实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2)为了确定该无色溶液到底是什么,小强继续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CaCl 2溶液,边加边振荡,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猜想 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另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才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拓展思考]小丽和小强都向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为什么现象不同?
[延伸探究]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向Na 2CO 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反应分两步进行:Na 2CO 3+HCl═NaHCO 3+NaCl;NaHCO 3+HCl═NaCl+CO 2↑+H 2O.故出现小强的实验现象。
[应用提升]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若不另加任何试剂要将二者鉴别开,你的鉴别方案是 (写出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

走进化学实验室会给你带来无限乐趣。现有如图装置,结合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带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
(2)连接装置A和D,可制取一种熟悉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要干燥制得的气体,可将气体通入F装置,F装置中应该装入的试剂名称是 。
(3)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是 。选择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时,虽然操作简单,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将该装置进行简单改进后就可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改进措施是 。
化学兴趣小组要测定制作叶脉书签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取40g该氢氧化钠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数滴酚酞溶液后再滴加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当锥形瓶中液体由红色恰好变成无色时,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为49g。试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